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丨探訪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隨著朝陽緩緩升起,長江源頭、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黑頸鶴、斑頭雁等水鳥伴隨晨光蘇醒,叫聲此起彼伏。天剛剛亮,水鳥活動頻繁,正是開展監測的好時機。58歲的生態管護員江永才仁騎著摩托車,開始了一天的巡護工作。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隆寶鎮,平均海拔超過4200米,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以黑頸鶴及其繁殖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區。
這是2022年7月16日拍攝的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 范培珅 攝
仲夏時節,保護區已經聚集了大批遷徙水鳥,赤麻鴨、黑頸鶴在濕地中悠然嬉戲、繁衍棲息。這也是保護區管護員工作最忙碌的時候,他們踏上草原、穿過湖泊,在各自的巡護路線上密切關注鳥類的安危。
“巡護中要記錄觀察到的鳥類數量,有時晚上也要巡護,如果發現有動物受傷要及時救助?!苯啦湃收f,“雖然很辛苦,但每次成功救助動物后,都感覺工作很有意義。我會堅持守護好它們的安全?!?/p>
2023年6月7日,江永才仁在保護區內巡視。新華社 陳杰 攝
家住隆寶鎮措桑村的才仁旦周是一名“95后”。在成為管護員之前,他守著一片牧場,與自家的50多頭牦牛為伴。每到巡護日,才仁旦周戴上袖標,拿著望遠鏡等裝備,守護的對象從牦牛變成了水鳥。
“夏季是水鳥孵化育雛的時候,要防范流浪狗和狼偷食鳥蛋;冬季風大且氣候干燥,如果有一點火星,就能引發一場山火,所以要堅持巡護?!币淮未蔚难沧o觀察,才仁旦周不僅熟悉了保護區的每一個角落,也親眼見證了當地生態環境的蝶變。
“黑頸鶴和斑頭雁數量現在肉眼可見地增多了?!辈湃实┲苷f,草長得好,濕地面積不斷擴大,來到這里的鳥類才會不斷增加。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副站長江永堅贊介紹,隨著濕地管護員制度和保護措施的完善,黑頸鶴數量從保護區剛成立時的幾十只增加到200余只。斑頭雁、赤麻鴨等其他鳥類數量也有了明顯增長。
今年,隆寶灘濕地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區內的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將進一步得到系統保護。
隨著草原生態不斷改善,草場承載能力增加,才仁旦周養殖的牦牛也增加到了90余頭?!斑@里是自然保護區,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鄉,守護好隆寶的一草一木,我們義不容辭。”才仁旦周說。
2022年7月2日,兩只黑頸鶴(左一和左二)在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活動。新華社 韓方方 攝
如今在三江源地區,越來越多的牧民成為生態管護員,戶均年收益2.16萬元。
暑期來臨,游客和前來研學的學生在保護區展廳內排起長隊。通過觀看實時監測畫面、學習鳥類保護相關知識,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這里,了解保護鳥類和濕地的重要意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