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我們用30多年時間終于趕上了世界
“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
“我從事宇宙線研究30多年,我們用30多年時間終于追趕上了世界。”在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通過國家驗收前夕,“拉索”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曹臻對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說。
30多年的科研之路,曹臻從在西藏羊八井邊蓄著大胡子的青年變成一位頭發花白的領隊人。
為什么要研究宇宙線?因為它攜帶著粒子物理學家終其一生渴望揭開的關于宇宙起源的奧秘。這些來自宇宙空間的高能粒子,時刻造訪地球,1912年被奧地利科學家赫斯發現。“它攜帶著宇宙起源、天體演化、太陽活動及地球空間環境等重要科學信息,研究宇宙線及其起源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徑。”曹臻說,宇宙線被發現110多年來,相關探索研究已產生數枚諾貝爾獎牌,但依然有眾多謎題待解,宇宙線起源被國際物理學界列為“新世紀11個科學問題”之一。
中國為什么要建“拉索”?曹臻用了一句特別質樸的話作答:中國人想要獲得宇宙解釋的話語權。
上世紀50年代,老一輩科學家在海拔3180米的云南落雪山建造了我國第一個高山宇宙射線實驗室,以頭頂藍天、腳踏云海、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精神和情懷,在非常艱苦的物質條件下,仍然緊盯國際粒子物理研究前沿。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與日本、意大利合作,在西藏羊八井相繼發展了閃爍器陣列、繆子探測器陣列實驗,“長達30多年的不懈努力,使我們一直保持在國際宇宙線實驗和伽馬天文研究領域的前列。”曹臻說。
2009年,在北京香山科學會議上,曹臻提出在高海拔地區建設大型復合探測陣列LHAASO(拉索)的完整構想,成為建設第三代高山宇宙線觀測站的開端。
經過廣泛選址和實地踏勘調研,“拉索”項目最終落地稻城縣海子山。2015年末,經國家發改委批示,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項目立項。2017年,“拉索”主體工程動工,2021年全部完成建設。“項目建設期間,我們已取得兩項突破性成果,發現了銀河系內普遍存在超高能伽馬射線源和精確測量了標準燭光——蟹狀星云的超高能段能譜。‘拉索’是世界上最好的宇宙線觀測站,國際上公認,至少未來10年,超高能伽馬射線天文學研究屬于‘拉索’。”曹臻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在川筑起人類仰望星空的新平臺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又名“拉索”。在稻城縣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是人類仰望星空的新平臺。“拉索”的背后,有一位關鍵人物——不久前被評為成都“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曹臻。[詳細] -
“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探索宇宙奧秘 我們建成全球最靈敏的“火眼金睛”
十年磨一劍,拉索是怎樣從規劃、建設、建成到投入使用產生成果的?記者日前對話了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項目首席科學家曹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