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門戶”海東市700萬株綠植扮綠“河湟間”
圖為航拍綠化覆蓋率達到38.37%的樂都區。(資料圖) 宋新華 攝
3日,記者從青海省海東市獲悉,該市今年春秋兩季將在湟水河兩岸、“三峽”山川坡面、主要景區、城鎮裸露地塊、交通沿線及“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700萬株綠植將扮綠“河湟間”。
素有“青藏門戶”之稱的青海省海東市位于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界地帶,地處黃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河、大通河之間,史稱“河湟間”“三河間”,該地常年干旱少雨、植被覆蓋率低。
據悉,今年海東市委各部門、市直各單位、駐市各單位將在市體育中心西側植樹區、樂都區朝陽山植樹區開展總規模為106.6公頃的義務植樹;樂都區以朝陽山片區、湟水河兩岸、城市重要綠化節點、荒山荒坡、“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等區域,完成植樹135萬株;平安區以大紅嶺杏福嶺、南繞城高速公路沿線、鄉村道路兩側等區域,完成植樹100萬株。
同時,互助土族自治縣將在塘川河兩岸、山川坡面、主要景區、村莊周邊、“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等區域,完成植樹145萬株;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以湟水河流域南北兩山坡面、道路沿線、礦山復綠及鄉鎮山體等區域,完成植樹120萬株;化隆回族自治縣在群科北山垃圾場周邊、黃河邊、交通沿線等區域,完成植樹115萬株;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在鄉鎮村莊周邊荒山荒坡、礦區生態治理修復區等區域,完成植樹70萬株。
近年來,海東市主動融入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和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深入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制定出臺黃河海東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扎實推進國土綠化鞏固提升三年行動,大力實施“333”全域生態振興工程,持續開展春秋季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不斷筑牢青海東部生態安全屏障,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6%。
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此前發布消息,2023年,該省計劃完成國土綠化400萬畝,義務植樹1500萬株,開展4個省級“森林城鎮”和6個省級“森林鄉村”創建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黃河谷地:展現獨特春日圖景
4月3日,結束“觀鳥季”不久的青海省化隆縣黃河谷地,杏花等果花漸次綻放,與遠山皚皚白雪、耕地返青麥苗以及翡翠般的黃河,勾勒一幅高原春日圖景。[詳細] -
青海:初春遇降雪,百里不同“風”
1日晚間開始,青海省多地迎來降溫、降水天氣。2日,位于青海省東南部的青沙山區域,海拔超3000米的山頂千里冰封,村莊、喬木被降雪覆蓋,但距此約20公里的黃河谷地青海省尖扎縣坎布拉地區,果花盛開、柳樹抽芽,一派高原春日景象。[詳細] -
青海坎布拉創建世界地質公園 專家支招注重研學旅行開發設計
青海坎布拉地質景觀資源保護與利用暨研學旅行開發設計研討會2日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坎布拉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