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履職記】全國政協委員宗庸卓瑪:著力培養少數民族優秀文藝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盡管有多個身份,宗庸卓瑪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從哪里來,要為誰服務。
出生在云南迪慶州德欽縣羊拉鄉,宗庸卓瑪從小與藏族民歌為伴,骨子里浸潤著濃郁的少數民族文化氣息,并逐漸成長為一名聞名全國的少數民族文藝工作者。她的代表作《梅里雪山的女兒》《故鄉的哈達》等歌曲家喻戶曉,表達著她對云南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一路走來,她見證了家鄉傳承與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化魅力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見證了云南民族地區擺脫貧困、實現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是家鄉養育了我,我要回報家鄉。”宗庸卓瑪常說。她深刻地感受到民族文化在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中的地位與優勢,“我希望利用好云南寶貴的文化資源,激發文化發展的內生動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早些年,我看到在深度貧困地區,尤其是一些邊遠山區,文化服務體系基礎設施還十分落后,人民的文化生活質量不高,那時我的心里別提有多著急!”宗庸卓瑪回憶說。
貧困邊遠地區也需要精神文化食糧,更要有傳播優秀文化的平臺。如何才能讓貧困地區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均等高質量的文化服務?為此,宗庸卓瑪四處奔走,廣泛征求意見,于2019年在全國兩會提交了《關于精準施策補齊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建設短板的提案》,呼吁加大投入補齊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召集鄉村文藝人才,保護、發展、傳承具有特色的民族民間藝術。2022年,該提案獲評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優秀提案。“這對我來說既是鼓勵,更是鞭策。”宗庸卓瑪說。
少數民族原生態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少數民族文藝人才的扶持和培養、鄉村振興、維護女性權益……多年來,宗庸卓瑪的每個提案都從基層中來,冒著熱氣、沾著泥土。她深知,只有深入基層,才能創作出好作品;只有抓住群眾關心的難點問題,才能做好“委員作業”。于是,到基層一線和邊遠民族地區演出、調研,成了宗庸卓瑪的“家常便飯”。
“我是一個文藝工作者,我從大學畢業那一天到現在一直非常自豪和驕傲的是,我一直扎根于基層的文化建設和文化振興,做好宣傳者,做好推廣者,也做好傳幫帶的扶持者。”宗庸卓瑪說。
今年兩會,宗庸卓瑪將提交提案《關于加強鄉村文化建設 推進鄉村振興的建議》,她希望通過提案保護好、開發好鄉村文化,將非物質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類等文化資源進行再造,使其成為鄉村文化的發展資源,最終實現現代生活和文化的結合,幫助邊疆地區整合文化資源,激發文旅產業內生動力,為鄉村振興助力。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委員,我將在履職過程中,把更多來自基層一線的聲音帶上兩會。”宗庸卓瑪十分感慨,“最好的履職就是把中央的精神落實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履職盡責,繼續著力培養云南的少數民族優秀文藝人才,特別是對青年文藝工作者,他們更需要加強培養和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履職故事】全國政協委員宗庸卓瑪的心愿
“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優秀藝術人才的發現和培養力度,讓真正有天賦、愿意繼承和傳揚本民族藝術傳統的年輕人,得到專業系統的藝術教育,是我最大的心愿。”宗庸卓瑪說。[詳細] -
代表委員履職故事|夏吾卓瑪:扎根一線 服務百姓
去年全國兩會,夏吾卓瑪受邀走上“代表通道”,接受采訪前,為核實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禁牧封育、植樹造林等具體情況,她獨自一人驅車200多公里到村民家中詳細了解,“問清楚后心里才踏實”。[詳細] -
【青·聽|代表委員談履職】趙海霞委員:把高水平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作為畢生追求和干事動力
努力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扎根在三江源頭,優化自然保護地,空間布局更加科學合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