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牧民:“環(huán)境好生活才能好”
28日是中國農歷新年的大年初七,地處中國最大內陸咸水湖——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泉吉鄉(xiāng),商鋪陸續(xù)開張,人們開著車或騎著摩托走親訪友,來來往往。
一早,牧民拉青也準備帶著女兒去街上買些東西,到親戚家拜年。
拉青拿起紅色的布袋說:“我不識字,就帶著女兒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她經常告訴我別用塑料袋,說是對環(huán)境不好。”
十多年前,剛察草原上靠近路邊和河邊牧民家時常會出現牛羊死亡的情況。當地官方調查發(fā)現牛羊死亡是由于誤食塑料袋導致。于是在2019年10月,剛察縣官方發(fā)出“禁塑令”,要求在全縣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自此,用布袋和紙袋裝東西已經成了老百姓和商家共同的習慣。
“扎西德勒,羅塞桑!(藏語,意為吉祥如意,新年好。)”另一邊,泉吉鄉(xiāng)寧夏村牧民張興隆迎來了拜年的親戚。“兔年納福”的窗花下,親戚們夸著張興隆家的“家庭牧場”牲畜興旺、新添置的家具實用漂亮。
“原來養(yǎng)的牛羊多,在草場上隨便吃,到了二三月,草場的牧道上沒草,風沙大。”張興隆介紹,2008年起當地官方要求實施草原禁牧,大家都發(fā)展生態(tài)畜牧業(yè),他也加入村里的合作社。“去年我又自己開辦了家庭牧場,現在草場好了,牛羊壯了,出欄價格還不錯。”
十多年前,受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影響,青海湖出現湖泊萎縮、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2008年,青海省啟動青海湖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綜合治理項目。那時起,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模式的集約化經營開始在草原牧場興起。
圖為青海湖已由岸邊向湖心漸次封凍。史國成 攝
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2年,剛察縣泉吉鄉(xiāng)共有11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6個股份經濟合作社,家庭牧場也有了12家。全鄉(xiāng)出欄牛羊9.5萬頭(只),總價值達1.4億元人民幣。
“現在村里拜年也跟以往不一樣了,雖然還是遵循著除夕零點之后就開始拜年的風俗,但是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只是喝酒打牌,更多的是老人們聚在一起談論著各自的健康,并相互分享自己的養(yǎng)生經驗,男人們聊著產業(yè)發(fā)展、新年規(guī)劃。”寧夏村黨支部書記更興才讓說。
不論嚴寒酷暑還是逢年過節(jié),泉吉鄉(xiāng)清晨寂靜的街道和環(huán)湖公路上,都會有村干部、草管員,或是林管員、當地民眾,帶著掃帚、小鏟子、夾子等工具撿拾垃圾。到如今,當地民眾撿拾垃圾的習慣已有14年之久。
“生活條件好了,產生的垃圾也多了。不時會有一些瓶瓶罐罐出現在青海湖周邊,那我就要擔起這個責任,盡力保護好青海湖。只有生態(tài)環(huán)境好了,我們才能生活好。”草管員謝加才讓說。
近年來,青海省先后實施草地治理、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濕地保護與修復等16項重點生態(tài)項目,全面推進青海湖流域生態(tài)一體化保護和系統(tǒng)治理。十年來,青海湖蓄水量不斷增加,流域水質保持穩(wěn)定,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逐步提升,流域80%以上的面積保持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原真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1個”和“66個”:青海湖畔特別的“團圓”
今年春節(jié),是他19年來第一次在家里過年。“以前我都是待在保護站,跟普氏原羚一起過年。如果我回家和家人團圓,這群小家伙就沒有人照顧了。”[詳細] -
青海湖畔“鋼軌舞者”寒冬里“診療”青藏線
為保障冬季、春運期間列車運行的絕對安全,該段利用夏季的施工,完成了對環(huán)青海湖區(qū)段線路的石砟補充、大型機械搗固、深槽枕更換、道床清篩等工作,為“迎戰(zhàn)”冬季病害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詳細] -
特寫:青海湖畔馬蹄疾
漫步在青海湖南岸,霧氣蒙蒙,不時有幾只棕頭鷗飛過湖面,一位牧民騎著馬兒從湖畔疾馳而過,身影在揚塵中逐漸模糊。” [詳細] -
青海湖畔,一個村莊的“產羔季”
“已經有200多只母羊產羔了,還有100多只母羊這幾天也要開始產羔,今年一共能產羔羊350只左右。”達日杰說,待明年春季,這群羔羊將以每只800元的價格出欄,能為家里帶來近28萬元的收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