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大山開啟新生活——甘肅蘭州新區西岔園區新康村見聞
農歷臘月廿九,冬日暖陽灑向蘭州新區西岔園區新康村。循著鑼鼓聲,記者來到新康學校的操場上,此時已聚集不少人。春節前,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主要領導干部來到這里慰問看望移民搬遷的鄉親們。
新康是個煥然一新的村。2021年8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受地質災害困擾和威脅的甘南州舟曲縣3107戶、12361名群眾,陸續告別大山,搬遷至蘭州新區,開啟了安居樂業的新生活。
慰問演出開始前,52歲的康魯久草和村里的年輕人一起,穿著鮮艷的節日盛裝,在舞臺前跳起了鍋莊舞。舞臺上,“攜手共繪同心圓·勠力筑夢新生活”的字樣格外醒目,演員們載歌載舞,唱響《藏家兒女心向黨》,舞起《歡歌新生活》。
新康村新面貌
新康村里,人們不會忘記昔日大山里生活的艱辛。
“一次泥石流,把山上的地都沖到了房頂上,你說害怕不?”余青蓮拿出手機,給記者看以前老房子的視頻,這是舟曲縣曲告納鎮西務村的一片山坡,“住在山里,一到下雨天就不敢睡踏實覺。離縣城也遠,進城要倒三次車,花2個多小時”。
2021年初,舟曲縣立節鎮北山村和果耶鎮磨里村、果耶村兩村相繼發生滑坡險情和災情。加之近年來全縣降雨較多,地質災害高發,嚴重威脅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幾個月后,經過30多稿討論修改的《舟曲縣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方案》,在甘肅省政府常務會議上研究通過,搬遷工作也隨之啟動。
“新區地域開闊,產業集中,人口承載能力較強,也是全省經濟發展的新高地,便于搬遷群眾就業。”蘭州新區移民辦主任胡學文告訴記者,2021年以來,蘭州新區將承接各類移民搬遷安置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加以推進,以最快速度、最強保障、最高效率保障搬遷安置。目前,舟曲第一批避險搬遷已經實現“三年計劃兩年完成”。
2022年6月,余青蓮家搬進了新康村。記者走進這座農家小院時,余青蓮正在熏臘肉。“買這座房子共花了19萬多元,政府補貼了10萬元,還有5萬元的無息貸款,我們只籌集了4萬多元。”
曾經住在舟曲縣武坪鎮黃加村的劉永成一家,2021年9月搬到了新康村。在他的記憶里,過去住在一座出門難、看病難、上學難的大山里。坐在新房子里圍爐暢談,劉永成說得最多的一個詞是“便利”。
在新康村,劉永成的新家離蘭州中川機場不到半小時,離銀蘭高鐵秦王川站只有5分鐘車程。“出門方便,教育條件好,大醫院離得也近。”劉永成自己在外開出租車,家里人在蘭州新區就近打工。
“我不會忘記那座山,但再也不想回到那座山。”40歲的劉永成看著紅旺的爐火說,“我16歲的時候出門打工,就是想離開大山去闖蕩。現在的好日子,正是當年想要的。”
新家園新生活
新康村里,人們對眼前的幸福滿懷激動和感恩。
“黨和政府對我們好得很!”在蘭州新區農投集團的花卉溫室,桑永先麻利地整理著手中的鮮花,歡快的話語中透著幸福和滿足。2021年之前,桑永先家住舟曲果耶鎮磨里村,丈夫常年外出務工,待在家里操心孩子,是她一成不變的生活。
整村搬遷到蘭州新區后,通過當地政府部門的牽線搭橋,桑永先在花卉溫室里找到了一份鮮花包裝的工作,她的生活也悄然發生變化。“以前娃娃上學遠,要走山路。現在離家就幾分鐘,孩子上學我上班,一點都不耽誤。”桑永先說,自己這份工作每個月有3500元的收入,一年下來,跟丈夫在外打工帶回家的錢差不多。
桑永先的2個孩子都在新康學校上學,這是一所占地40多畝的九年一貫制學校,2022年9月正式招生。“學校各項設施非常齊全,比很多城區學校的設施都好。”去年,成都女孩胡婧雅研究生畢業后,通過考試來到了新康學校擔任語文老師。半年多來,她看到這座移民村的精神面貌正慢慢發生變化。
“村民們很樸實,以前住在大山里,有不少人都不識字,很多孩子性格也內向。”細心的胡婧雅發現,在逐漸融入新村的生活后,學生們越來越開朗,“我有個小目標,不僅要把孩子教好,還要讓他們回家后跟家長也多交流,慢慢帶動村民們多學習”。
新康學校旁邊,是正在建設的村醫療養老服務中心,主體已經封頂,對面是正在內部裝修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蘭州新區西岔園區黨委副書記李春才介紹,養老服務中心主要功能布局為老年人休息室、護理站、廚房、餐廳、輸液室、檢查治療室及辦公室等,建成后將實現醫養融合的新模式。
新起點新期盼
新康村里,人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和憧憬。
“過完年,我想組個勞務隊,帶著大家一起干。”農歷臘月廿五,韓海蘭對上門走訪的西岔園區包村干部陶漢軍說出了自己的新打算,“我們不怕吃苦,好日子要靠自己奮斗”。
韓海蘭的老家在舟曲縣果耶鎮真莊磨村,2021年8月,她和家人成為舟曲避險搬遷到蘭州新區的首批移民。在新區相關部門介紹下,她當過超市收銀員,也在一處工地上干過。已經完全適應新環境的韓海蘭,對自己有了新要求:“新區建設項目多,帶勞務隊找活兒的機會也多。”
“移民村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幫大家就業。你愿意吃苦,自己也考慮成熟了,我們一起想辦法。”韓海蘭的新年計劃,得到了陶漢軍的肯定。一年多來,陶漢軍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跟新康村周邊企業、園區聯系對接,幫搬遷群眾穩定就業。
目前,蘭州新區已為搬遷群眾舉辦8次專場就業招聘會,聯系就業單位184家,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組織開展技能培訓45期,培訓3000多人次。已解決了3400多人上崗就業,月工資最多能達到6000元,培育扶持了120余戶家庭自主創業。
從舟曲果耶鎮磨里村搬來的王百蘭就是受益者之一。在蘭州新區現代農業雙創基地的食用菌溫室里,王百蘭熟練地采摘著香菇。在這里,像王百蘭一樣通過農技培訓成為食用菌產業工人的有350多名,其中舟曲移民群眾190余名,月均收入可達4000元。
“搬遷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在慰問演出現場,甘南州委副書記楊君鼓勵大家,新環境、新生活、新起點,鄉親們要學習掌握技能、積極就業創業,傳唱一曲曲歡天喜地、感恩奮進的時代贊歌,描繪一幅幅安居樂業、萬象更新的絢麗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新春走基層|新康村里話幸福
過年的日子越來越近,新康村家家戶戶制作的舟曲傳統臘肉都已經掛在了自家的新院子里。村民沈紅玉和女兒開心地貼著一張張喜慶的福字窗花,新康村的年味越來越濃了。[詳細] -
第七批舟曲縣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群眾住進新居
日前,今年第七批100戶359名舟曲縣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群眾乘坐專列抵達蘭州新區,入住蘭州新區承接災后重建移民搬遷安置農村住房項目,搬進了寬敞明亮、舒適便捷的新樓房。[詳細] -
鄉村振興|祁連山下新家園
今年起,甘肅全面推進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對生態及地質災害威脅區、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等六類區域的群眾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的方式進行搬遷。[詳細] -
甘肅天祝:116戶群眾避險搬遷住新房
9月15日,在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入住儀式上,祁連鎮116戶群眾拿到不動產權證書,入住新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