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鄉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環境好,每天飯菜不重樣”
圖為同仁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的老年人講述自己的生活。馬芝芬 供圖
“三九”時節,高原寒風刺骨。走進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原熱貢敬老院),卻感到暖意融融。
院子干凈整潔,走廊裝飾一新,老人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打牌、下棋、散步、聊天……
見到66歲的拉哈老人時,她正在換新衣服。嶄新的藏裝、锃亮的新皮鞋……拉哈精神矍鑠。
“在這里住了10多年了,風吹不著雨淋不到,不愁吃不愁穿,日子過得很舒心。”說起這些,老人感慨萬千。
同仁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的老年人辛義之前是同仁市隆務鎮隆務街社區居民,入住這里之前,一直屬于“自己照顧自己”的狀態,“經常不能按時吃飯,做一頓我能吃幾天,生病也沒人照看。”
之后在政府的幫助下,辛義住進同仁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到現在已經5年時間。他說,“我雖然無兒無女,但在這里的日子過得舒心,已經很滿足了。”
“專人給我們打掃衛生整理房間,一周換洗一次衣物和床單被套,這里不僅環境好,生活方便,工作人員也特別細心,每天的飯菜都不重樣。”辛義的臉上滿是幸福。
更重要的是,辛義在這里認識了很多朋友,“大家一起拉家常、看電視,在這里養老真是享福了。”
圖為同仁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的老年人拆開自己的新春禮物。馬芝芬 攝
而為了讓患病的老年人不在同仁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和醫院之間“輾轉”,該中心與黃南州人民醫院、隆務鎮衛生院和西寧市湘潤醫院長期合作,實施醫養結合,為每一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老人們可以享受到健康管理、醫療、康復、照護等服務。
“我犯病的那天晚上,要是在家里,就得不到及時救護,我可能就歿了!”辛義患有嚴重的高血壓、靜脈曲張。
去年,疫情暴發,辛義也突然發病,依賴同仁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良好的醫療條件和專業的救護服務,辛義被及時送往西寧定點醫院治療,才得以脫離危險。
“那些在家的老年人,如果沒有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這樣好的條件,如果發病就很危險。尤其是我們在隔離期間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工作人員比親人還親。”辛義感慨道。
無論是居家養老,還是社會福利養老,護理員都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圖為工作人員護理老年人。馬芝芬 攝
同仁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護理員李措吉已經有12年的護理經驗。她說,“有些老人自理能力低,為了陪護,我們必須24小時輪流值班,不能離開。雖然很累,但是他們無兒無女,能夠照顧他們也是在為自己積攢福氣。”
同仁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主任吉先才讓告訴記者,2010年12月中心正式啟動運營,總投資1130萬元,占地面積12畝,設有100張床,目前有47名老人入住,年齡最長者已經100歲。
吉先才讓說,同仁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正式運營以來,政府部門持續投入資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積極為老人們營造健康舒適的養老環境,“老人的衣物由中心統一采購,每年冬夏兩季,配發衣服褲子、鞋子、內衣內褲襪子等,每兩個月配發一次生活用品。每個房間有衛生間,配有電視機等設備,安裝了緊急呼叫器,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
“我命好啊,新時代的好政策都享受上啦!”無兒無女的看卓吉老人很感慨。
多年前,看卓吉還在擔心自己老了無人照顧,然而她被接到了同仁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后,專人操心她的生活起居,如今免費享受著醫養、康養服務。
對同仁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今后的發展,吉先才讓說:“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著力構建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臨近春節,當地民政部門、愛心企業等都為老人們送上了新春慰問。同仁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還組織老人們歡聚一堂觀看文藝節目,并為他們打掃衛生、改善伙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夕陽“無限好” 敬老“幸福長”
今年我們還會在縣政府和縣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新修建一棟五層樓高的老年養護院,建成之后又能容納150名老人,我覺得我的堅持越來越有意義了。 [詳細] -
青海玉樹:“醫養結合”敬老院讓老人有“醫靠”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幸福敬老院,79歲的卓多對“醫養結合”敬老院的舉措贊不絕口。[詳細] -
長江“源頭夕照”:他們在雪山腳下安度晚年
上午十點,長江源頭的青海玉樹治多縣幸福敬老院內,陽光靜靜普照小廣場,金色轉經筒邊身著藏袍的老人彎腰拄拐,牽著吃糖的孩子悠悠踱步,遠處皚皚雪山起伏。[詳細] -
長江源頭的幸福敬老院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