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松潘:“+旅游”深度融合,推動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
黃龍五彩池。松潘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新年新盛景。
元旦節放假期間,四川黃龍景區接待游客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76.05%,實現了2023年的“開門紅”。
文旅市場復蘇態勢明顯,坐擁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人間瑤池”黃龍、千年松州古城的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正迎來文旅產業發展突圍的風口。
近年來,松潘縣緊緊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天府旅游名縣”的目標,以豐富優質的旅游資源和產品稟賦為依托,著力構建完善的旅游產品體系,綻放出松潘獨特的生態之美和人文之韻。講好故事、謀好項目、做好產品,松潘縣堅持“+旅游”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闖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鄉民富的多贏發展之路。
“生態+旅游”
山川為毫 繪就松潘錦繡圖景
有“天府之源”之譽的松潘,生態環境優渥、自然風光絕美,被譽為世界最佳生態旅游目的地。近年來,松潘圍繞“高原生態家園”的宏大目標,堅持生態立縣的發展之路,于2021年10月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四川版圖西北,松潘地區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作為岷江源頭,獨特地理環境構成了松潘得天獨厚的生態美景和獨一無二的生態資源——“人間瑤池”黃龍斑斕多姿;“中華第一鈣化瀑布”扎嘎瀑布銀花如織;岷山主峰雪寶頂雪山云海壯觀;“動物活化石”大熊貓、“植物活化石”珙桐等珍稀動植物資源,為大熊貓國家公園點綴魅力。松潘,以黃龍、西溝、丹云峽為主,突出“康養觀光”的旅游功能,打造了一批以省級特色小鎮川主寺、省級森林小鎮黃龍鄉、中國傳統村落林坡村為代表的康養風情小鎮。
此外,松潘還圍繞寶貴的自然饋贈,傾力打造了系列生態品牌項目:2019年,全國首個“人與生物圈計劃”自然教育基地成功落地松潘;2022年7月,四川松潘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科普館正式亮相;白羊自然保護區入選首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積極與《地理中國》雜志合作,推動“科考+旅游”生態項目,推出“尋找最美蘭花”“探尋最老珙桐”科普觀光等精品生態旅游活動……
依托綠水青山、高原風光,松潘全力保護自然生態寶庫,并充分利用自然生態財富,不斷夯實生態基礎,助力生態文明成為旅游建設的“大引擎”。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松潘,探秘這片川西北自然沃土。千年古城成了“金名片”,人間瑤池成為“聚寶盆”,以生態為底色,松潘縣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生態旅游發展格局逐漸形成。
“文化+旅游”
歷史為魂 書寫松潘文明珠璣
元旦期間,走進松州古城,以“花燈璀璨·盛世松潘”為主題的第六屆古城花燈會熱鬧非凡。在盞盞花燈的映照下,整個古城流光溢彩、笙歌鼎沸,古街石橋、亭臺樓閣看上去如詩如畫,還有藏羌回漢花燈舞精彩演繹,人人笑靨如花。“古城花燈會和夜景真的名不虛傳,穿梭其中,讓人仿佛穿越千年。”游客們紛紛贊嘆。
走過雄偉高大的古城門,看著保存至今的古城墻,還有城門前的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雕塑、城內茶馬古道景觀,仿佛千年松州古城從2300余年的歷史中緩緩走來。自古以來,作為“川西北重鎮”“邊陲重鎮”,松潘素有“高原古城”和“川西門戶”之稱。對此,松潘縣加速古城提升改造,打造西山遺址公園,積極豐富旅游業態,并全力申創“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旨在弘揚歷史文化。
近年來,松潘深植文旅融合的發展理念,立足文化資源保護與活用,強化旅游體系的建設,不斷創新推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松潘表達”。全縣55個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挖掘、發現、保護以及利用;多元文化交融編制出的“松潘古城花燈會”“黃龍高山蘭花節”“威爾遜在松潘”等文旅節慶活動被推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羌族多聲部、回族土琵琶彈唱、藏族唐卡繪畫等傳統手工藝被弘揚;藏族花燈、回族花燈、藏羌鍋莊舞等民俗表演被推動;“松州天地”劇場和《大唐松州·甕城傳奇》,讓松潘特色的邊塞文化、茶馬文化、宗教文化吟唱不息。
此外,紀錄片《松潘—川西重鎮 五彩古城》被列入央視《記住鄉愁》第七季;首部藏族女性主義題材電影《隨風飄散》全國上映,斬獲國內外9項大獎;羌族紅色題材電影《紅色土司》榮膺溫哥華華語電影節3項大獎。
一項項鮮活生動的文旅成果,呈現著這座千年古城的獨特魅力,讓松潘文化越來越“亮”。
“體育+旅游”
賽事為引 點燃松潘活力熱潮
1月2日,以“冰雪黃龍,溫暖松州”為主題的2022黃龍極限耐力賽·訓練營—尼日谷穿越訓練線路完美收官,200余名運動愛好者在“挑戰自我”中感受無窮魅力。
據悉,這是冰雪黃龍·極限耐力賽成功舉辦的第三屆,在社會層面和戶外運動愛好者群體取得了良好的反響,也是松潘深入推進“體育+文旅”,促進全民健身、體育賽事與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
黃龍極限耐力賽以“黃龍-牟尼溝-九寨溝”為主線路,將黃龍、九寨溝、牟尼溝、松州古城、七藏溝徒步線路、雪寶頂徒步線路和當地茶馬古道有機串聯,2018-2019年線路連續兩年還被評為“中國體育旅游十佳精品項目”。如今,黃龍極限耐力賽已成為松潘的一張“體育名片”。
近年來,該縣還積極探索“戶外松潘”路徑,依托峽谷山巖、瀑布冰川、森林雪地等自然景觀,洞悉體育旅游市場的旺盛消費需求,以舉辦體育賽事為契機,傾力打造“體育+旅游+冰雪”多元素融合的體育活動品牌,實現了景觀資源與運動產品融合發展。
其中,“凈土阿壩·紅色長征”汽摩拉力賽的舉辦,填補了四川西北部地區摩托車高級別賽事的空白。路線途徑奇峽溝、雪山梁、黃龍景區等地,茂密的天然林、奇特的山岳、幽長的峽谷、萬年的鈣化石、獨特的巖洞、濃郁的民族風情,讓選手在刺激探險中領略松潘雄奇壯美的高原風光。
同時,以七藏溝、花海子、雪寶頂等戶外體驗點為主,松潘大力發展戶外滑雪、徒步、探險、汽車露營等互動體驗旅游,全方位推動景區旅游向觀光、休閑、探險等領域不斷延伸融合,打造出富有競爭力的復合型旅游產品,并積極推廣“快進慢游”的十條戶外慢游線。
“農業+旅游”
綠色為彩 構建松潘產業底色
近年來,松潘縣以聚焦打造“綠色、特色、高效、活力、智慧、開放”的現代農業園區為核心,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園區作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集聚全縣之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夏天,行駛在九環線途經松潘的路上,從車窗遠眺,總能看見嵌入藍天綠原間的一顆靚麗“紫水晶”,這是備受游客喜愛的網紅打卡點——薰衣草花海。它坐落在松潘縣高原航空鎮——川主寺鎮,占地3000余畝,每年盛夏花開,吸引無數游人觀賞。而這片夢幻的高原“普羅旺斯”就屬于松潘高原現代農業產業園功能區之一。
“景區每年門票收入達到170多萬元,景區內的餐廳、咖啡廳和其他娛樂設施多由本地百姓承包,可以帶動其創收。”據園區負責人介紹,產業園區除了薰衣草基地,還建設有油料種植基地、版圖花海、山巴蔬菜基地、芍藥基地,還將陸續打造高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紅軍長征過草地”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等,以“生態+農業+文化+旅游”的新模式,促進松潘縣鄉村產業振興。
而在鎮坪鄉麥吉村,依據鄉“一核多點”的產業布局,大力發展農旅、文旅產業等,已打造特色民宿2家,建立羌繡手工藝品合作社1個,種植花椒1000余畝、高山蔬菜2000余畝、高山菊芋500余畝、可食用菊花20余畝,形成“種植、加工、銷售、觀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實現了“農旅+文旅”融合,幫助10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2022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19555元,鄉村振興全面提速。
以旅促農、以農興旅、農旅富民。松潘縣各村村寨寨在“農業+旅游”的強大催化下,綠色農產業之歌聲聲鼎沸。綠色農產業鏈條推動著農旅結合體系的發展,集游覽觀光、休閑娛樂、采摘體驗、消費購物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旅游體系,正在助力松潘“農業+旅游”協同發展,為縣域經濟注入新活力,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正不斷提升。
“生態+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農業+旅游”……文旅融合成效顯著。下一步,松潘將不斷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全力打造“世界旅游重要目的地”,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擴大“+旅游”融合發展影響力,持續推動全縣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群眾穩步增收,加速實現旅游富民的目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傳承與創新 阿壩州松潘縣構建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格局
據了解,2021年,松潘縣實現旅游總收入47.65億元,同比增長17.6%,接待旅游人數580.03萬人次,旅游產業已經成為全縣支柱性產業。[詳細] -
點翠山林間!航拍四川松潘黃龍景區風光
11月18日,航拍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黃龍景區風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