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調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水生態環境監測重點
圖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境內風光。李江寧 攝
“在未來,有必要針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河流和濕地開展持續的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并將監測重點向受氣候變化影響更大、與國家公園核心管理區域聯系更緊密的河流源頭區域轉移。”7日,中科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熊雄表示。
當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發布會在線上舉行。
祁連山是我國西北地區和青藏高原北緣的“天然濕島”和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它是黃河和西北諸河的重要水源地,還滋養了省內的青海湖、河湟谷地和柴達木盆地等重要生態區。祁連山的生態功能與水密不可分,豐富的水資源維系著區域內各類自然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是祁連山區別于西北干旱區那其他區域的重要特征,豐富的水資源還孕育了祁連山豐富多樣的水生態系統,在區域內營養循環、碳匯固持、支撐陸生生態系統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圖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境內風光。李江寧 攝
自2020年開始,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委托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開展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典型河流和濕地水生態環境及水生生物多樣性專項調查評估工作。完成了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河流和濕地水生態環境現狀的全面“體檢”。
調查結果顯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河流和濕地屬于高山清潔冷水型水生態系統。河流水質良好,大部分樣點水質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要求。共發現水生生物500余種,其中不同季節發現浮游藻類56種至127種,著生硅藻127種至137種,浮游動物51種至88種,底棲動物61種至93種,魚類11種,水生高等植物71種,沒有發現外來魚類,涉及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和中國物種紅色名錄魚類1種,青海省重點保護魚類2種。濕地的水生生物多樣性和生物量均高于河流。
近年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建立水文監測站1處、生態定位站2處、氣象監測站15處、蟲情監測設備22處,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覆蓋面積達到8000平方公里,布設監測點226個,其中植物監測樣地98個,動物監測樣線37條。實現了對水土氣生等各項生態指標的實時監測和數據的高效穩定傳輸,有效提升了祁連山國家公園監測感知能力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能力。
“未來可依托國家公園現有的管護站體系,構建基于管護站網絡的水生態環境自動監測體系,結合國家公園管理局與專業科研團隊的優勢力量,進一步提升對氣候變化影響下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水生態系統的科學認識,為祁連山生態保護工作提供科學指導和技術支撐。”熊雄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水生態“體檢”報告出爐
調查結果顯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及周邊區域內河流和濕地總體水環境質量穩定保持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水平。[詳細] -
江源科考探秘高原水生態“微觀世界”
莽莽江源,奧秘多多。當很多人被地球“第三極”上的雪山冰川、草原河流、飛禽走獸所吸引時,江源科考的一些隊員們卻沉浸于尋覓浮游植物、底棲動物等微小生物中,探秘高原水生態的“微觀世界”。[詳細] -
青海省全面評估青海湖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
記者21日從青海省生態環境廳介紹,青海省今年將全面調查評估青海湖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探索開展青海湖裸鯉洄游主要通道生境修復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