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水塔”生機勃發
【近鏡頭】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海拔3800米處的五道河碧水淙淙,由河畔延展出的高山草甸層巒起伏,不少牛羊在這里“大快朵頤”。當地牧民深知,這里氣候干燥,如果沒有凍土層防止地表水下滲,就不會形成河流湖泊,更不會有豐美水草。
“泉眼的流量明顯大了,以前的草只有手指高,這兩年能長到小腿高了。”家在黃河源頭幾公里外的牧民求中,將黃河源頭一處處泉眼和草原的變化都看在眼里。
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通過實施退化林草改良撫育、黑土灘治理、水源涵養、有害生物防控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自然生態系統得到保護和修復,水源涵養能力增強。
數據顯示,近十年來,三江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實現“雙縮減”,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提高11%、30%以上,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6%以上。2016年至2020年,三江源地區向下游輸送水量年均增加近百億立方米,滋養著廣袤的中華大地。
“中華水塔”的生態本底變好,野生動物也相繼歸來。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不少牧民都見過雪豹的身影。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一名生態管護員,牧民索多格外幸運,他曾三次在同一個地方觀測到雪豹。
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持續增加,不僅有白唇鹿、巖羊等野生動物時常出沒在峽谷地區,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種群數量也已從不到2萬只增加到7萬余只,“中華水塔”愈加顯露出一派盎然生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從“滿目瘡痍”到“一眼盡綠” 江源玉樹守好“中華水塔”
12年前,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發生7.1級大地震。現如今的玉樹已蛻變為三江源頭充滿綠意的現代化高原新城。[詳細] -
國家公園建設讓“中華水塔”更加堅固豐沛
三江源頭再現千湖美景,水資源總量明顯增加,野生動物棲息環境顯著改善,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強……[詳細] -
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一周年 “中華水塔”日益堅固豐沛
一系列改革探索和嚴格保護逐步收到良好成效。黃河源“千湖美景”重現,動植物種群數量增加,廣袤草原再現青山綠水、湖泊交織輝映的美麗景象。[詳細]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丨三江源:“中華水塔”日益堅固豐沛
三江源之變,是青海認真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理念、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提升的縮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