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王崗坪景區百人自救大撤退
石棉縣王崗坪景區被困員工穿越地震災害點自救下山。 王崗坪景區供圖
9月7日15時40分,石棉縣王崗坪景區游客中心,景區負責人李涯冰接到從山上撤下來的最后一位同事后,心里默念的數字變成了“96”。這意味著,震后被困王崗坪景區的約100名員工,除了留守值班人員以外,其余全部安全撤下山,“終于可以放心了。”
受瀘定“9·5”地震影響,連通山上景區和山下游客中心的交通被掐斷、通信暫未搶通,王崗坪景區一時間成為“孤島”。“最讓人擔心的是山上員工的安危。”四川王崗坪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叢源說。
直到6日中午,游客中心終于接到來自山上的電話。“我們在山上平安,你們放心!”電話里景區酒店負責人茍磊的聲音,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為給山下報平安,他帶著兩名員工,在山里徒步12公里,終于“蹭到”微弱信號,與山下取得聯系。在與山下取得聯系后,芶磊下定決心帶人下山。隨后,在海拔2400米的王崗坪景區,一場百人大撤退 開始了。
索道關閉,還能從哪里下山?“原本有一條早年林業部門運輸木材的挖豐公路,可以通往山下。”楊叢源說,但這條道路不僅十分陡峭,而且受此次地震影響,部分路基垮塌,無法通行。
僅存的通道,便是索道下方的養護路。歷史上,王崗坪景區所處位置是茶馬古道和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也是紅軍長征時的重要途經點。“沒想到,這條‘茶馬古道’‘紅軍小徑’,成為我們最后的求生通道。”
“這條路我應該能找到。”景區員工宋平是土生土長的王崗坪人,對當地的地形地貌較為熟悉,主動請纓做下山的向導。
7日9時左右,在茍磊的統籌安排下,宋平帶著被困人員沿著索道下方的養護路,分批次徒步下山。
隊伍中,人員身體素質參差不齊,為了保證每一個人都不掉隊,芶磊和同事對人員站位進行了標記。“體力好的人和膽子小的人互相穿插,這樣才有個照應。走得快的在拐角處一定要停下來等,走得慢的也要在互助中堅持前進。”就這樣走走停停,一行人開始了翻山越嶺。
“感覺像是走進了原始森林。”酒店員工李龍告訴記者,受地震影響,山野之中的小路幾乎全部被掩蓋,倒伏的樹木形成路障,視野遮蔽、雜草叢生,“路越往下越難走。”
沿途有3個幾近垂直的斜坡,一行人只能緩緩下蹲、降低重心移過去。還有布滿泥沙和落石的河流,雖然有橋,但并不安全。“我們撿來木板、樹干和石頭,搭起簡易通道,才成功渡過。”李龍說。
布滿荊棘的路,也充滿感動。平時連索道都不敢坐的女同事,沿途嚇哭了好幾次,但擦干眼淚后繼續加入行進的隊伍。還有一個施工隊的大叔,負重70斤前行,一路沒叫過累,更沒請求任何幫助。他說:“里面全是重要資料,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
經過6個多小時,當天15時40分,受困員工全部回到游客中心。
“目前,部分員工在進行災情核查,另一部分員工到王崗坪鄉做志愿者,幫助鄉政府搭建帳篷、搬運物資。”楊叢源說,景區還有一些退伍軍人,也加入了當地的救援隊伍。“6日晚,有員工已進入草科鄉參與救援。”
經過初步勘察,王崗坪景區交通要道受損較重,索道基礎多處開裂。茍磊來不及一一回復親朋好友的牽掛,又開始與留守山上的景區工作人員聯系。“需要實時掌握山上的情況,過幾天,值班人員還要進行輪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四川瀘定地震救援直擊
在震中瀘定縣磨西鎮磨子溝村,有部分傷員和群眾被滾滾急流困住。面對險情,參與救援的一線特警隊員毫不猶豫,用身體和繩索搭起“生命通道”,迅速轉移被困群眾。[詳細] -
致敬!“飛奪瀘定橋般的救援”
一幕幕救援場景,令億萬網友動容:面對湍急的河水,特警隊員用身體和繩索搭起“生命橋”,全力轉移被困群眾;面對橋梁垮塌,森林消防員自制擔架、木橋,抬傷員過河……[詳細] -
搶抓“黃金救援72小時”全力搜救
目前,甘孜、雅安兩地主要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市場價格基本平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