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從醫信念更堅定了”——藏族姑娘桑周拉毛實習記
地處青藏高原東部的青海玉樹,山川壯美,草原遼闊。在第五個中國醫師節前夕,中國志愿醫生團隊32名專家齊聚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輾轉玉樹市、囊謙縣、雜多縣、稱多縣等多個縣、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為格桑花盛開的地方帶來健康和希望。
藏族姑娘桑周拉毛今年20歲,是青海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大三學生。機緣巧合,桑周偶然看到了中國志愿醫生青海行的義診動員會。
“作為一名醫學生,想著能見到這么多全國各地大醫院來的專家老師,心里特別激動。”桑周告訴記者,“我詢問相關工作人員,希望能作為志愿者隨隊前往。雖然我的醫學專業知識還遠遠不夠,但是我會藏、漢雙語,老師們去涉藏州縣下鄉義診,我也許能幫上忙。”
桑周拉毛(右一)正在記錄患者病情。新華社記者 謝晗 攝
桑周拉毛告訴記者,選擇學醫是因為經歷過玉樹大地震。“12年前的玉樹地震,幸虧社會各界人士迅速趕來救人,我的媽媽和妹妹因此而獲救,這份恩情從沒忘記,所以媽媽也特別希望我能成為一名好醫生,去幫助那些需要救治的人。”桑周說。
桑周簡單地收拾了一下行李,穿上紅色的志愿者馬甲,踏上了志愿實習的旅程。經過2個多小時的車程,桑周拉毛跟隨志愿醫生團隊來到囊謙縣人民醫院,隨即開始幫助醫生們梳理病人情況及安排手術時間、床位。
“第一回進手術室,非常緊張!”桑周拉毛換好手術服后,對著鏡子把頭發扎緊。然后,她按照手術室麻醉醫生的要求,把耳邊的碎發一絲不茍地塞進帽子,然后轉身走進了手術室。
桑周拉毛進入手術室前正在整理服裝。新華社記者 謝晗 攝
“我們正好缺一個精通當地語言的‘院總’,桑周對我們的幫助太大了。”中國志愿醫生團隊的手術組領隊、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陳明光說,“她既懂藏語,又懂醫學術語,和當地患者交流可以請她做翻譯,她在我們和患者的溝通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玉樹是高海拔地區,最多見的是骨關節疾病,由于牧民長期得不到有效根治,許多患者膝關節與踝關節腫脹變形,十分痛苦。
在手術室忙碌的間隙,桑周拉毛和另一位中國志愿醫生、安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段德勝還要去病房例行查房,檢查患者術后恢復的情況,避免血栓等危及病人生命的意外狀況發生。
“三天兩夜密集做21場手術,我們最擔心的就是語言不通中途出差錯。多虧了桑周,幫我們反復和家屬核對病情。術后為我們做翻譯查房,和病患溝通。骨科手術的術后護理非常重要,我們跟家屬溝通得越多,心里越踏實。”手術組成員、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關節科科主任朱超告訴記者。
“這里的牧民確實需要醫生的幫助。”查房回來,桑周感嘆說,“看到很多病患得到了很好的治療,我對醫生這個職業更加充滿敬意,這兩天我從‘新朋友’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更堅定我從事這個職業的決心,我希望能幫助更多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90后”藏族姑娘鉆研藏餐成美食博主 吸引粉絲近40萬
“歡迎來到卓瑪的廚房,今天我們用青稞來制作一道小甜品……”24日,面貌姣好、聲音甜美的“90后”藏族姑娘勝寧卓瑪,正在給學員們上一堂藏餐視頻教學課。 [詳細] -
藏族姑娘愛上短視頻 中英雙語傳播藏文化
今年春節,“00后”藏族姑娘格桑卓瑪自出生以來,第一次嘗到家鄉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傳統美食——藏式土鍋子。她通過社交媒體,用中英雙語向海外展示藏族文化風情、民族歌舞、特色美食。[詳細] -
微笑女孩多杰措毛:帶著夢想跑向更高的賽場
“奔著第一名去的,結果拿了個第二名,不過沒關系,第一名也是我的隊友,希望她能再接再厲!”多杰措毛微笑著說,由于比賽中突然岔氣,因此她與冠軍失之交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