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活”了近700歲的四川壤塘藏式老碉房
日斯滿巴碉房外景。王磊 攝
有著近700年歷史的日斯滿巴碉房安靜地屹立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宗科鄉加斯滿村石波寨。在陽光照耀下,6樓的木欄上,新收割的青稞散發出淡淡清香,76歲的碉房主人洛吾王爾甲正坐在3樓客廳繪制唐卡。
日斯滿巴碉房修建于元末明初,共分九層,高25.6米,客廳、寢室、廚房、經堂、牲畜圈、雜物庫房等一應俱全,是一座保存完好的藏式傳統民居。碉房坐西向東,背靠青山,前臨綠水,形如階梯,下大上小,精美壯觀。2006年,日斯滿巴碉房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日斯滿巴碉房屹立于阿壩州壤塘縣宗科鄉加斯滿村石波寨。王磊 攝
“愛情之巔,磐石之安”,碉房外側的大字仿佛在訴說:這座建筑的一磚一瓦是藏族人民的愛情、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從頂樓遠眺,石波寨的景色盡收眼底,洛吾王爾甲停下畫筆向我們說起碉房的歷史:曾經,嘉絨綽斯甲土司之子澤旺扎西不符合貴族婚姻規定,與貧民女子蓉忠斯基相愛,被驅趕到嘉絨西部的澤旺扎西修筑了這座具有嘉絨、康巴、安多藏族建筑特色的碉房,后為土司畫師使用。不同于多數封存保護的古建筑,這座碉房到洛吾王爾甲已傳承使用十四代。
“我們家世代都住在碉房里,我聽著愛情故事長大,目前家里住著8個人。”18歲的依措卓瑪是洛吾王爾甲的小孫女,在成都念書的她趁著暑假幫家里收青稞,“碉房見證著我一點點長大,小時候總覺得高大的門框,已經把我腦袋撞疼好多次了。”
76歲的碉房主人洛吾王爾甲正在攀爬碉樓。王磊 攝
古老的碉房也隨時間發生著新變化,4樓露臺的太陽能面板是8年前安裝的;5年前“入駐”了最小的家庭成員流浪小狗“迪迪”;兩年前,依措卓瑪和爸爸將一簍簍的石頭背上3樓,填鋪泥土露臺,解決了雨天客廳滿地泥漿的問題。為外墻和房頂添泥土、清雜草、防止夏季漏雨或墻體開裂則是爺爺從小教給依措卓瑪的必修課。
日斯滿巴碉房反映了藏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審美觀念,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研究價值。據壤塘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文管所所長依西娜姆介紹,它是阿壩州已知年代最久、規模最大、層數最多、建筑最高的藏式傳統民居建筑,被稱為“藏族民居之王”。
洛吾王爾甲介紹碉樓安裝的避雷針。王磊 攝
為了保護好這座碉房,2017年至今,國家、省級等下達專項資金對碉房進行修繕保護。洛吾王爾甲的家人被聘為文物保護員,每月有300元人民幣工資。壤塘縣文旅部門也為其配備了消防、安防等設施。不久前,依西娜姆帶著工作人員為日斯滿巴碉房做全面“體檢”。這樣的體檢一年開展約20次,以確保及時對碉房新問題進行維護修繕。
近日,壤塘縣文旅部門在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壤塘縣日斯滿巴碉房旅游產業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的競爭性磋商公告,計劃今年年底完成日斯滿巴碉房的3A級旅游景區創建、評審和迎檢工作。
談及未來,依措卓瑪堅定地說:“讓更多人認識了解碉房,是我畢業后想做的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四川壤塘:“活”了近700年的日斯滿巴碉房
日斯滿巴碉房坐落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宗科鄉加斯滿村石波寨,修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近700年的歷史。[詳細] -
【趣說甘孜】“千碉之國”丹巴這里的古碉特質各異
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古碉分布密集,有“千碉之國”的美譽。這里的古碉不僅數量多,而且規模大、外觀美、建筑精、歷時久,具有很高的歷史、社會、民俗和美學價值。[詳細] -
“活”了近700年的碉房 今年要創3A級旅游景區
據介紹,壤塘縣文旅部門計劃在今年年底完成日斯滿巴碉房的3A級旅游景區創建、評審和迎檢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