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孩仁增卡卓的“詩和遠方”
仁增卡卓把自己寫的詩打印成冊。程宦寧 攝
干凈整齊的桌面上放著辦公用的筆記本電腦,身后是兩排書架,書架上除了工作需要的材料和厚厚的獎狀外,還擺滿了詩歌和文學作品,辦公桌一旁擺放著一張小床,這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的90后女孩仁增卡卓的臥室也是她的辦公室。
明亮的眼睛,烏黑的秀發,燦爛的笑容……仁增卡卓總是給人帶來一種陽光的感覺。生性開朗的她說:“我從小生活在牧區,七歲那一年,一場大病讓我失去了行走能力,這樣的變故也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現在的仁增卡卓已經是曲麻萊縣殘聯專職委員,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收入。她說:“因為我行動不便,單位批準我可以在家辦公,除了工作,我最大的愛好就是寫作。8月11日是第十三個全國‘肢殘人活動日’,所以我也是希望可以寫一些詩歌,鼓勵像我一樣的殘疾人朋友,讓他們可以像我一樣樂觀面對,積極生活。”
而這份工作對于仁增卡卓來說即是來之不易也是水到渠成。
時間回到2004年,在與病魔斗爭多年后,11歲的仁增卡卓才步入人生中第一次的學習生涯“小學”。
仁增卡卓說:“雖然我在班里是年紀最大的,但是我的家里人一直鼓勵我要堅持上學,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在母親的悉心照顧下,仁增卡卓在求學的日子也變得無比快樂起來,在學校仁增卡卓是同學們的“開心果”,回到家則又成了父母的“好幫手”。
“學校里同學們對我都很照顧,我沒有覺得自己和他們不一樣。在家里雖然行動不便,但是依舊會幫母親干一些簡單的家務。”仁增卡卓說。
仁增卡卓十二年的求學之路走的并不是很順暢。中考后,得知要去玉樹市讀高中,為了不給父母增加負擔,她曾經想過放棄,但是母親卻說:“只要你愿意讀書,讀到哪里我們就陪你到哪里。”
簡單的一句話,卻讓仁增卡卓內心無比感動,也讓她更加懂得了感恩。有了父母的支持,仁增卡卓變得更有韌勁。
高中畢業后,同樣的選擇又一次擺在了仁增卡卓的面前,這一次為了父母她果斷放棄了求學之路。選擇回家自學,經過三年的努力,2019年夏天,仁增卡卓拿到了大專畢業證,11月就來到了殘聯工作,負責寫簡報整理文件等工作。
也就是從這時起,仁增卡卓開始和文字打起了交道,除了工作時間外,她喜歡看書,讀詩,沒多久文字就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慢慢地仁增卡卓也嘗試自己寫作,一篇兩篇三篇……越寫越多,越寫越好。但是她發現自己水平還是有限,所以在工作之余又報考了專升本,今年7月仁增卡卓拿到了本科畢業證。
仁增卡卓說:“一路走來實屬不易,有被人笑話過,被人冷落過,同樣也被人憐憫過、同情過,但是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希望,那生活一定會善待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我在三江之源養牦牛——大學生養牛倌的高原新牧歌
尼瑪才仁家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2015年大學畢業后,他毅然返回家鄉發展生態畜牧業。[詳細] -
【十年@每一個奮斗的你】青海湖畔創業大學生:回鄉就是為了服務鄉親回饋家鄉
“這是社會服務中心的主營業務之一。從2018年開始,我們就承擔了海晏縣民政局社會救助經辦服務這一塊工作,這也是政府部門對我們返鄉創業大學生的支持。”姜軍說。[詳細] -
青海玉樹小伙創業記:感恩之心讓“帳篷”餐館變人文“打卡點”
19日晚9:10,在青海省西寧市鬧市區,記者走進名為“藏宮”的康巴風情藏餐廳,34歲的索南仁青在后廚查驗著準備上桌的每一道藏式菜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