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上的現代牧民
7月13日傍晚,巴周在微雨中騎馬驅趕牦牛入圈。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巴周和妻子羅日卓瑪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巴西鎮班佑村的藏族牧民,他們一家8口人有2000多畝草場,200多頭牦牛。
巴周一家每年大約出欄15頭牦牛,還有1萬斤鮮奶賣給當地“高原之寶”乳業公司,家庭年收入可達10多萬元。
每年6月和11月,一家人把牛群趕回村里的公共牧場,到定居點居住兩個月,其余時間都在遠牧點與牛群相伴。遠牧點通路也通電,家里有兩輛汽車,他們可以隨時開車回到40公里外的定居點家中看望父母。
若爾蓋縣目前處于傳統牧業向現代牧業轉型過程中,已有部分牧戶按放牧、圈養、補飼“三結合”方式生產。巴周一家也有給牛群蓋暖棚從而進行牧業轉型的想法。在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下,當地將有更多的牧民逐步走上現代牧業之路。
7月13日,羅日卓瑪在牦牛群中勞作。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7月13日,巴周和兩個外孫在遠牧點玩耍。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7月13日,羅日卓瑪在制作卡墊。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7月13日,巴周的大女兒足巴措在給牦牛擠奶。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7月13日,巴周一家在吃午飯。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7月13日,巴周的女婿扎西拉著兒子走在家里的草場上。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7月14日,巴周一家在出售牦牛糞。牦牛糞是可用于農作物種植和園林綠化領域的優質肥料。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7月15日,巴周的女婿扎西在定居點家里給馬喂水。畫面中的兩層小樓是三年前新建的。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高原之舟”變增收法寶
據統計,目前青藏高原共有牦牛1600多萬頭,其中甘南州內有牦牛120多萬頭,約占全國牦牛總數的7.5%。通過科學養殖、打造產業鏈,“高原之舟”逐漸成為當地的增收“法寶”。[詳細] -
北京援青牦牛養殖基地助力鄉村振興
7月5日,玉樹牦牛進北京出欄簽售活動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歇武鎮牧業村牦牛養殖基地舉行,首批100頭牦牛將陸續從基地出欄,經加工后進入北京市場。[詳細] -
高山草場上的“優美牧歌”
高山白云,綠草藍天,三五成群的牦牛在草地上悠閑吃草,不時還能看到初生的小牛犢打鬧、撒歡……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