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塘縣: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
巴塘縣中咱鎮的桃園新村。格桑澤仁 攝
近年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緊緊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總體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等各項工作,上下齊心、四方共建宜人宜業宜居的美麗生態和諧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巴塘。
談到現在的幸福日子,次真老人講道,“現在的日子啊,就像我們唱的歌一樣,幸福!”2月,搬進南戈水電移民新居,紅欄黃墻幢幢排列,藏畫木刻栩栩如生,門前院后瓜果飄香,老人們在休閑廣場上享受安逸時光,等待放學歸來的孩童,而下班回家的青年結束白天的工作,又投入到自家民居接待的建設里。村莊變美了,致富路子變寬了,人們的想法改變了,在家吃上“旅游飯”,出門學習新技能,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
像南戈水電移民新居一樣呈現蓬勃景象的還有很多,巴塘縣松多鄉“3180”礦泉水項目整合6個行政村產業資金,全鄉已累計實現分紅11.1萬余元,解決本地就業294人;措普溝景區自2020年開放以來,累計接待游客4.7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635萬元,輻射帶動6000余名群眾增收致富;投入230萬元,建設集承載紅色記憶、便民服務、文化傳承、學習加油站、志愿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致力打造一個“理論、溫暖、現代、便捷”的文明綜合體;啟動實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巴塘段建設……如今的巴塘,新建房屋鱗次櫛比,經濟產業蓬勃興旺,文明風尚蔚然成風。
“頭雁”引領,成事在人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黨員隊伍必須過硬。”巴塘縣堅持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統籌安排,選派195名干部下沉63個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將新鮮血液注入鄉村振興事業。
“春風十里金沙闊,清弦如訴桃花灼。紅袖白馬陌上過,三生三世巴塘廓。”今年4月,“在四川找到了現實中的青丘”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大家紛紛表示想去!而此“青丘”正是巴塘縣中咱鎮波浪村。“看到我們村上了微博熱搜,大家都很高興!”回想起那天,中咱鎮波浪村第一書記楊恩超樂開了花,“證明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按照“農旅結合、產村相融”思路,巴塘縣整合資金1.2億元,在波浪村、仁勉村、仁德村三村規劃建設占地2300畝的毛桃基地,種植毛桃12.65萬株。“以毛桃基地為中心,民宿+產業+文化為‘半徑’,‘畫圈’發展。”對于2022年中咱鎮要走什么樣的路?怎么走好這條路?中咱鎮黨委書記格松達哇已經有了想法,“利用毛桃種植優化‘果蔬肉藥蜜’產業布局,形成集中連片農產品基地,同時,積極融入環亞丁兩小時旅游經濟圈,打造以康巴文化、弦子文化為基調的康巴風情村落體驗區,涵蓋問詢、停車、救援、醫療、導游服務、商務接待、購物、餐飲等綜合性服務,初步形成‘春賞花、夏納涼、秋采摘’農旅產業鏈。”藍圖在心中,對于未來,格松達哇充滿信心。
巴塘縣松多鄉一個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正在抓緊建設中,據巴塘縣經濟信息和商務合作局相關人員介紹,該項目投資約2億元,園區建設規劃總用地面積8.15公頃,計劃10月底實現項目竣工驗收。彼時,一個現代化、智能化、生態化、特色化、循環型的農畜中藥材土特產品加工基地將在巴塘落地。“項目落地,將來為百姓帶來的效益可不小。”松多鄉松多村第一書記曲登喜笑顏開,“前景好,我們干部也充滿干勁!”
鄉看鄉,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當好“頭雁”,引領“群雁”高飛!
近日,巴塘縣人民醫院通過“遠程會診系統”連線2600公里外的杭州市淳安縣第一人民醫院,開啟了“健康共富路”上的云端“MDT”大會診。“當地放射科專業技術人才短缺,尤其是診斷醫師緊缺,夜間碰到復雜、疑難病例時難以及時準確作出診斷,該項技術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來自杭州市淳安縣掛職巴塘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的伊華軍說道,據了解,目前利用該系統已開展夜間急會診15次,累計舉辦培訓講座32次,培訓醫護人員520余人。
據介紹,2021年6月,杭州市淳安縣與甘孜州巴塘縣正式簽訂對口幫扶縣縣結對協議。兩地充分整合雙方優勢資源,聚焦農業、文旅、人社、教育、衛健等領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加大政策創新和資源集成力度,簽訂共富幫扶、醫療幫扶、教育幫扶、企村結對幫扶、社會組織結對幫扶等協議,形成立體幫扶協作格局,全方位推進共同富裕。截至目前,落實落細8600萬元援建項目建設,巴塘淳安黨政企雙邊考察交流59人次,“助學幫扶”30余人次,兩地58家單位企業簽訂結對幫扶協議,兩地橫向交流36批1487人次。
巴塘夜景。曹學年 攝
非遺傳承,以文鑄魂
助力鄉村振興,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漫步夏邛古鎮,百年古桑枝繁葉茂,蒼勁挺拔。街上面面墻壁“會說話”,鑲嵌著的巴塘弦子、巴塘藏戲、巴塘弦胡等特色浮雕栩栩如生。
“此次夏邛古鎮景觀打造共投入360萬元,對古桑抱石街的背街小巷12面圍墻進行了景觀改造。”巴塘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負責人何忠介紹道,“民俗文化墻圖文并茂,旨在傳承深厚的巴塘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據悉,巴塘縣緊緊圍繞“五彩藏鄉”總體定位,依托國道318線的交通區位優勢,著力打造夏邛古鎮非遺文化傳習所,將巴塘弦子、巴塘藏戲等傳統民俗文化作為夏邛古鎮文化旅游核心部分,大力夯實傳統非遺文化基石和精髓,傳承巴塘特色民風民俗,促進縣域“以文促旅”旅游建設。
非遺傳承,是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形式。
在巴塘縣非遺活動中心里,10歲的鄧珠郎喜正在復習巴塘弦胡指法。陽光灑進窗戶,良師傾心教導,巴塘少兒弦胡培訓班里的27位少年在此“栽種”夢想。“現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除了物質上的富有,精神上更要富有!”非遺輔導員扎西頓珠說道。
近年來,巴塘縣不斷探索非遺文化保護新路徑,保護、創新雙管齊下。“我縣已建成甘孜州首個非遺文化數據庫——巴塘弦子數據庫及老照片數據庫,該庫共收錄巴塘老照片12000張。成立的巴塘縣非遺協會,吸納全縣老、中、青三代弦子文化民間傳承人,定期組織培訓班強化傳授、傳承、傳播,做好保護傳承工作。結合脫貧攻堅、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各項重點工作,積極探索創新巴塘弦子創作題材、表現風格和傳播方式,努力推出一批與文化資源相匹配、體現時代特征、彰顯巴塘特色的好作品,不斷提高巴塘弦子的文化內涵、藝術價值,現已新創舞蹈5個、曲藝2個、歌曲6個。同時依托‘唱支山歌給黨聽’‘綠色中國行’等主題活動推介巴塘弦子。”巴塘縣文藝社科聯負責人白央介紹道。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巴塘縣在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后,繼續砥礪前行、勇往直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篤定前行,發揮巴塘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展開鄉村振興新圖景
近年來,巴塘縣強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北旅、中農、南水”發展思路,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民宿、餐飲、生態體驗等多種鄉村旅游業態在當地興起。[詳細]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丨“魚頭村”的新生活
“‘南戈’在藏語里意為魚頭,隨著水庫的建設,如今魚已入水,相信未來我們的生活也會如魚得水。”阿昂說。[詳細] -
做好生態文明“加減法” 四川省巴塘縣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
過開展“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等一系列環境整治工程,不斷做綠色“加法”和污染“減法”,打造綠色巴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