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五年】牧區廁所“變身記”
我叫夏壽林,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甘子河鄉的副鄉長。甘子河鄉屬于牧業區,這些年隨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惠民政策的實施,我們牧區群眾的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可還是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家,如何在牧區推進無害化的衛生廁所?
廁所的改善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組成部分,還關系著美麗鄉村建設的全局,但一直以來,農村尤其是牧區,廁所的改善是個“老大難”問題。
我們鄉戶戶都通了電,人畜飲水也有保障,有水有電有路,連房子都是新的,但廁所還是老樣子。“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木板圍四邊。”我們鄉的廁所多是這種簡易廁所,群眾都是用土或者石灰來掩埋,不衛生不說,夏天臭,冬天七窟窿八眼的,漏風,一會就凍僵了。
廁所是“天大的小事”,可要把這“小事”辦實辦好,又是“天大的難事”。以前,通過人居環境的改善,也建過衛生廁所,但收效甚微。前兩年人居條件改善項目,包含了衛生廁所,這種廁所是組裝好,直接運過來的,但在甘子河鄉風一吹就倒,群眾沒法用。
去年,海晏縣認真落實中央及省州的決策部署,結合縣戶廁覆蓋率現狀及“高、寒、旱、散”特點,以甘子河鄉為試點,科學持續推進全縣農村“廁所革命”。
我們把農村戶廁建設改造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并統籌謀劃,切實把農村戶廁建設改造這件為民利民的好事辦好,著力補齊農村人居環境中農戶改廁這塊短板,為建設美麗鄉村夯實基礎,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提升鄉村“顏值”。
去年,縣上對現有4313戶廁情況進行了全面摸排,摸清全縣農村常住戶籍人口現有的戶廁總數、類型、使用情況及出現問題戶廁數量及類型,排查出問題戶廁356座,摸清了無廁戶底數,并建立五項臺賬,為全縣鄉村振興和“廁所革命”的短長期規劃提供真實精準的數據資料。
群眾希望用上抽水馬桶,可我們甘子河鄉臨近青海湖,這里風大寒冷,且地域廣群眾居住分散,大家冬天住在“冬窩子”,夏天又搬去了夏季草場,流動性大,建抽水馬桶不太現實,通過多渠道打聽調研后,我們最終確定,建水旱兩用雙格式衛生廁所。
為保證建廁取得實效,我們鄉的項目主管領導、村“兩委”、駐村包村工作隊通過深入到各片區、各牧戶向群眾面對面講解建廁意義和補助政策,切實做好宣傳動員,充分調動廣大農牧民參與改廁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項目實施前,我們先進了一批樣板,讓廠家實地演示廁所的用法,查看材質等各方面都很好之后,又召集群眾,召開群眾大會,征求他們的意見。
這種廁所,有兩層過濾桶,一至兩年內糞便由抽糞車抽出。而且這種廁所,地下挖了近2米,由四根柱子固定能抗風,給群眾演示了使用方法后,大家很滿意。
新廁所去年5月份開始施工,到去年10月份甘子河鄉的140座廁所,全部建成投入使用。這種廁所占地小,清理起來沒有負擔,告別了原先的旱廁,群眾都非常高興。
“我的小孫子在縣城上學,學校的廁所干凈又衛生,孩子放假回家,老埋怨家里的廁所臟。現在有了新的衛生廁所,孩子別提有多高興了。”我上門去做廁所使用的回訪,熱水村的群眾,拉著我的手一個勁地夸新廁所好。
實行“廁所革命”,項目補助每家3390元,群眾自籌300元,每戶的廁所都有編號,使用過程中,有任何問題,廠家承諾都會保質保量地解決。今年聽到我們還要建一批廁所,有170多戶群眾前來報名。
自從新的廁所建成后,各村的環境衛生狀況有了大改善,還極大地提升了牧區村容村貌,有助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我們鄉爭取要在近兩年內,實現無害化的衛生廁所全覆蓋,把“廁所革命”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湖北岸小城的一場廁所革命
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伴隨著30座公共廁所陸續建成,小縣城正在發生大變化。[詳細] -
青海省玉樹州:全力推進“廁所革命”
玉樹藏族自治州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新修建2.54萬座廁所,實現玉樹全州廁所數量充足、分布合理、功能實用、管理有效、環保衛生、如廁文明的目標,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詳細] -
青海省首個“第三衛生間”在青海湖畔建成使用
為完善景區旅游基礎設施,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游客,近日,四所“第三衛生間”在青海湖景區建成使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