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科技賦能,一瓶酸奶的“誕生記”
牛奶分裝現場。宋熙曜 攝
4月11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恰卜恰鎮的青海雪峰牦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陣陣奶香撲鼻而來。
記者跟隨公司負責人劉偉剛走進辦公大樓,看著墻上的產品銷售圖,劉偉剛介紹道:“你們看,在這面墻的地圖上,插小紅旗的地方就是我們的產品銷售網點。除了個別的幾個地方,我們的銷售網點幾乎遍布了全國各地。”
劉偉剛手指青海湖牦牛奶粉生產線模型說:“這個模型跟咱們車間的設備都是一模一樣的,咱們在這個模型上能看到的東西,在車間都能找到相應的設備、管道還有儲奶罐。”
“你看,這個粉塔的高度從上面到地面一共是38米,是目前我省最大的一個粉塔,它每小時可以處理鮮奶15噸到20噸的量。再來看看咱們的青海湖液態奶生產模型,這是純奶的生產線和酸奶的發酵系統,從原奶的收購、生產再到出廠,都在這個里面能體現出來。”劉偉剛如數家珍般地說著。
隨后,記者走進公司的生產車間,只見寬敞明亮的車間內,先進的生產設備穩定有序運轉著,公司實驗室、生產車間、技術控制室、包裝車間內的工人們一絲不茍且專注地干著各自的工作。一袋袋牛奶從產品的原料初加工到精細化生產再到檢測裝箱、貼標包裝、直至裝車運出,令人看到了一袋袋牛奶的“誕生之旅”,聞到的是新鮮的“奶花”獨有的芬芳。看著井然有序的生產場景,無不讓人感受到企業蓬勃發展的活力以及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的無限動力。
走進公司的產品展示區,各式各樣的牛奶、酸奶、奶條、奶貝、牦牛奶粉等乳制品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拿起一包顏色紅藍相間,包裝成三角形狀的“酸奶吧”,劉偉剛說:“這是咱們的‘明星產品’酸奶吧,也把它叫作‘三好產品’——銷售好、形象好、利潤好,無論是大人小孩,只要一說起酸奶吧,都知道是咱們雪峰生產的。”
“我們常喝的不僅僅是單純的酸奶,品的更是酸奶背后的文化。”劉偉剛不禁感慨道:“這個酸奶,名叫‘641藍公主’,‘641’的意思就是公元前641年,‘藍公主’指的就是文成公主,這個跟咱們農牧民碗裝的工藝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給它賦予了一個文化背景。”
往產品展示柜上一覽,一瓶標有明顯標識的“鮮牛奶”也十分奪人眼球。劉偉剛說:“這是咱們的一個高端產品,里面添加15%的牦牛奶。這個產品主打外銷,在北上廣等地區進行銷售。每星期做兩次,通過空運今天做的產品明天中午12時就能擺在北京的超市里。”最近,公司又研發了一種新品“牦牛益生菌配方奶粉”,它在牦牛奶粉里面添加了益生菌,更利于人的胃腸道的吸收。
另外,在原料供應方面,該公司通過對接牦牛養殖牧戶,在青海湖畔的環湖地區建立了17個奶源供應站,這不僅從源頭保障了原料供應,而且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為當地農牧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打造“高地”,建設“四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時作出的重要指示言猶在耳。“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是四地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青海因地制宜、發揮比較優勢發展本省經濟的重要途徑。海南州立足自身區位與自然地理環境特點,重點發展畜牧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有力推動了本州經濟社會發展與鄉村振興事業。
高原特色有機畜牧業是我省重點扶持和支持的產業,劉偉剛表示,雪峰乳業作為海南州乃至全省的龍頭企業,自2003年成立以來,公司不斷努力改進和完善生產工藝,努力提高產品質量,通過加大科研投入,研發自主創新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今后,我們希望能打開國際市場,實現本企業的產品出口,提高在行業中的地位。把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落到實處,讓貼著‘青海標簽’的特色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劉偉剛期待滿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東科日草場:不以牛羊數量論實力,追求畜牧業更高質量
日前,記者走進東科日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如今,每半年,合作社1143頭牲畜就散落在村里4.02萬畝的草場上,放牧員跟隨看護。而剩余半年,政府供給的飼料便成為牛羊的“免費午餐”,在合作社專有的畜棚里飼養。[詳細] -
牦牛與“鐵牛”齊上陣 青海藏鄉迎春耕
4月10日,地處三江源地區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燈塔鄉班前村、亞爾堂鄉果芒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開耕儀式。[詳細] -
“我在阿尼瑪卿雪山養牦牛”——認識青海果洛從牦牛和雪山開始
經過開發者的不懈努力,一個智能化、數據化、可視化、規范化、現代化的智慧牧場基礎搭建完畢,“我在阿尼瑪卿雪山養牦牛”項目應運而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