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新聞 > 涉藏動態

      “山東智能”在海北“嫁接”成長

      發布時間:2022-04-07 09:41:00來源: 青海日報


      “智慧遠程診療”項目上線運行。


      大西洋鮭的陸海接續養殖試驗。


      遠程智慧援教。

        “二十萬人游海北”暨援青文旅聯盟“千車萬人青海行”首發團啟動儀式。本版圖片均由山東援青和青海日報記者 尹耀增 攝

        第四批山東援青干部人才入青以來,始終把人才智力幫扶放在更高位置、做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發起成立援青文旅聯盟、牽頭創辦魯青教育論壇、推動組建魯青眼科醫院、啟動實施“一庫雙百”人才行動、運營“魯青高原生態農牧產業專家工作站”等一系列智力幫扶項目,建機制、搭平臺、拓領域,實現了智力援青由點對點銜接,向搭建平臺匯聚資源、帶隊伍厚植造血能力的轉變,助力海北廣聚人才補齊短板,助推海北產業升級、民生改善。

        傾心傾力奉獻山東力量,大愛無疆裝扮海北山川。

        山東與海北雖遠隔萬水千山,但對口支援的紅線把雙方緊緊相連。

        隨著援青工作的不斷深入,山東援青模式日益成熟,“海北所需,山東所能,合作共贏”成為魯青兩地干部群眾的共識。

        來自齊魯大地、對口支援的各類人才在海北藏族自治州3.4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攻堅克難,揮汗如雨,只爭朝夕,凝聚智慧,用愛心與激情譜寫著一曲曲慷慨激昂的奉獻之歌……為海北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為魯青合作拓展了新空間,為增進兩省友誼開辟了新境界。

        聚焦產業轉型升級,為高質量發展插上人才翅膀

        如何把海北州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用山東第四批援青干部領隊、海北州委常委、副州長趙慶平的話說就是,“山東省幫助海北州制定了文旅、生態畜牧、特色種植養殖、會培五大產業發展支持計劃,瞄準產業發展需求,搭建平臺引進高層次人才,為海北產業提升提供立體式智力幫扶。”

        2021年6月28日,山東援青推動成立的“魯青高原生態農牧產業專家工作站”正式揭牌,“魯青高原生態農牧遠程智慧服務平臺”同步上線運行。

        工作站匯聚魯青兩省有關高校、科研機構的223名農牧專家,引進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博士丁晨旭駐站服務,通過線上線下結合開展技術幫扶活動。同時,針對海北農牧產業技術創新的重大關鍵技術問題,以課題研究和技術攻關為核心,引領技術轉移、產業升級,推動海北農牧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助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

        青海大學畜牧獸醫科學院副研究員崔占鴻表示,山東援青農牧專家周磊牽頭開展的牦牛藏羊補飼精料研究課題,針對青海冷季較長對畜牧產業帶來的不利影響,研究開發補飼精料,調控牦牛藏羊營養平衡,減少掉膘、死亡,該課題研究成果可以在整個青海牧區輻射應用。

        去年7月12日,“二十萬人游海北”暨援青文旅聯盟“千車萬人青海行”首發團啟動儀式在門源回族自治縣舉行。

        這是繼2019年9月,山東援青發起成立援青文旅聯盟以來,助力海北州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又一重要行動。

        如何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對口支援理念,山東援青管理組積極組織開展山東專家上高原,幫助海北“借船出海”。

        推進海北州政府、州中藏醫康復醫院與康復大學(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打造康復專業人才培養、實習、科研基地,助力海北康養產業科學發展。融合上海、青島海洋科研成果,發揮山東、海北冷水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山東和海北冷水資源豐富的優勢,開展“在門源淡水孵化—在山東海水養殖”的冷水魚陸海接續養殖試驗,全力打造橫貫東西的高端冷水魚產業鏈。在濟南成立海北招商聯絡站,引進青海昱宏生物科技公司正式投產,102萬元的貨物已完成進口報關,實現了海北州2022年進出口開門紅。

        聚焦教育提質增效,多平臺支撐育才樹人大計

        山東援青精準對接海北需求,把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學水平作為教育援青的根本之策,創新平臺,深度發揮人才作用,實現了教育組團幫扶由注重教學向教學教研并重的轉變。

        2019年9月,山東援青在門源縣啟動“威海—門源遠程智慧援教工程”試點。目前,山東援青累計投入資金870余萬元,基本實現了山東四市對海北四縣中小學遠程智慧援教全覆蓋,推動山東與海北結對學校老師之間的同步備課、同步聽課、同步評課、同步研課,先后開展活動800余次,兩地6000多名教師參與,山東老師不到高原也能參與援青支教,使海北學子不離家鄉也能享受優質教育。

        推動建立州、縣、校教研體系,從山東選派12名優秀教研員到海北州、縣教研室,吸納優秀援青教師參與州、縣、校兼職教研員隊伍。支持創刊《海北教育》,帶動當地老師們從關注教學向教學、科研并重轉變,營造了“從問題中生課題,在教學中做研究”的氛圍。山東海北班連續三年本科上線率超過98%;組團幫扶的2020年、2021年海北一中高考成績本科上線率分別提高了6.5和9.3個百分點。

        2021年3月24日,山東援青“醫教協同”醫療專家聘任暨首場專家講座在海北職校舉行,標志著山東援青整合利用援青醫療專家優質資源,更大發揮支醫專家作用搭建的醫教協同平臺正式啟動。山東5名支醫專家受聘海北職校,定期到校授課,定期帶職校學生到醫院跟崗見習。截至目前,已開展活動52次,支醫專家到校授課56課時,職校學生到海北州醫院跟崗見習612人次,有效緩解了職業教育優質師資短缺難題,助推了海北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和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

        海北州職業教育技術學校醫藥衛生部主任楊增驕說:“山東援青醫療專家來到州職校授課,不僅緩解了我們學校高層次專業教師少的困難,而且他們來自臨床一線,實際經驗豐富,講授的內容比書本的理論更加貼近職業教育需求。”同時,山東援青按照“專業一對一、學校多帶一”,推動山東6所職校與海北職校、威海4所職校與門源職校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實施“校長+骨干教師”的組團模式,對職業教育開展“整體性幫扶”,受到了職校師生的一致好評。

        聚焦服務改善民生,智力幫扶澆灌幸福花

        海北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群眾對于治療高原病、地方病的醫療健康需求迫切。山東援青聚焦這一民生需求,多措并舉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020年7月25日,在山東援青多方協調下,魯青眼科醫院正式揭牌運營,這是海北州首家獨立法人資格的專科醫院。山東援青投入資金400萬元,為醫院購置了一批國內先進的儀器設備,同時協調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引進10名眼科專業技術人才組成幫扶團隊,開展眼科疾病門診防治、手術治療、青少年近視防治、本土人才培養等工作。

        “我們全面總結魯青眼科醫院模式,通過人才先行,強化‘引進一名專家人才、帶來一系列新技術、帶教一支當地團隊’的運營模式,從資金、設備、技術、專家等層面全力扶持推進特色專科建設。”山東援青干部、州衛健委副主任王魯介紹。

        此外,山東援青協調對接魯青多家醫療機構,先后創建了魯青肺癌診療中心、魯青消化病診療中心,支持創建魯青口腔醫院。在門源回族自治縣成立魯青血液透析中心,在祁連縣成立濱祁眼科中心、濱祁盆腔修復中心,在剛察縣成立心電聯盟,在海晏縣成立消化內鏡診療中心,引領醫療機構增加造血功能,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山東援青投入5000萬元,實施海北州智慧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設完成后,將實現海北州、縣、鄉、村四級醫療數據的實時互聯互通,與山東省級健康醫療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與山東援青四市結對幫扶醫院之間的互聯互通。

        在剛察縣人民醫院,遠程會診已經是一種常見的工作方式。通過與援青對口幫扶醫院建立會診平臺,剛察縣人民醫院有了高水平的技術支撐,治愈率明顯提升。

        副院長白扎西介紹,“以前沒有遠程會診的時候,我們遇到疑難病例只能是轉院了,有了遠程會診以后,疑難病例可以通過遠程會診后得到很好的解決。”

        針對高原常見多發疾病,山東援青組織支醫專家變坐診為巡診,創新開展巡診活動,走進農牧村莊社區,免費診療服務惠及各族群眾5萬人次,“光明行動”一次性為全州200余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先心病專項救治行動”組織56名先心病患者到山東接受免費治療。

        去年6月29日,山東援青“一庫雙百”行動正式啟動。該行動廣泛邀請歷屆高層次援青人才,組建山東援青人才庫。目前已入庫專家245人,組成教育、醫療、規劃設計、文旅、農牧等5個專家組。

        入庫專家按照山東援青干部管理組統一安排,根據海北需求,以學術交流、技術指導、臨床診療、科學研究、專題調研、基層義診、科普宣傳、咨詢服務等為主要服務形式,每年組織100名以上專家人才到海北開展智力幫扶,每年選派100名優秀教育和醫療人才到海北開展支教支醫。

        這是山東援青緊盯發揮人才作用、打造靈活用才平臺的又一實踐。

        采訪手記:援青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采訪援青工作,記者感觸最深的不是給項目、給資金,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能為當地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變“輸血”為“造血”,為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民生改善提供人才支撐。

        山東第四批36名援青干部,計劃內2批31名援青人才,連同3批383名柔性援青人才,把智力幫扶作為打基礎、利長遠、求突破的攻堅方向,從海北實際出發,采取教育醫療組團式幫扶、“項目+人才”同步引進、重大課題專家學者進青“問診把脈”等方式,助力海北補齊人才短板,讓智力幫扶由點對點銜接,向搭建平臺匯聚資源、帶隊伍增強“造血”能力轉變,助力當地產業升級、民生改善,實現高質量發展。

        山東援青干部人才把海北當作第二故鄉,把各族群眾當親人,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原則,把個人專業所長與海北所需結合起來,把山東的產業人才優勢與海北的資源優勢結合起來,緊緊圍繞海北民生改善、產業發展、創業就業、人才資金、教育醫療等領域海北急需受援的短板和弱項,著力培育海北的“造血”功能。

        采訪中,農牧專家周磊、教師李思玲、醫生姚可青等山東援青的干部人才,他們嚴謹、負責的品質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援青的日子是短暫的,但是我們要努力為海北培養一批帶不走的人才。”

        王祖軍作為山東省濱州市醫療援助團隊的骨干,帶領同事為祁連縣先后引入設備物資100余萬元,為當地成立了3個縣級診療中心。他們發揮組團式幫扶優勢,創新開展“一名專家帶動一個專業發展,培養一名骨干醫師、一名骨干護士”工程,傳幫帶醫護人員29名,診療患者9000余人次。

        如果說,資金和項目建設讓海北大地的面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那么山東選派的智力幫扶專家帶來的先進技術和理念無疑對海北有著更深層次影響。

        平臺建起來,人才強起來。山東在濟南成立海北招商聯絡站,實現了海北州進出口零的突破;青島房建公司小拉洞峽旅游項目開工建設,與魯商集團合作的海北州特色產品展銷中心掛牌運營,推動更多青海特產進入山東……

        “一次海北行,一生海北情。”援青干部人才用智慧和汗水為海北社會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用真誠和真心服務了海北各族干部群眾,譜寫出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動人篇章。

      (責編: 于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同学下面粉嫩又紧多水| 欧美在线视频二区| 国产偷v国产偷v国产| 91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无遮掩60分钟从头啪到尾| 亚洲国产第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无码专区永久免费AV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小说| 2021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免费看|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欧美aⅴ菲菲影视城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不卡视频 |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成人嗯啊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八戒八戒www观看在线|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av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欧洲无码av不卡在线| 男女激情边摸边做边吃奶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在线视频| 黑人巨大精品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1000部又爽又黄无遮挡的视频| 成人毛片手机版免费看|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