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新聞 > 涉藏動態

      吳天一院士的“光明情緣”

      發布時間:2022-03-22 15:46:00來源: 光明日報


      圖為他翻看當日光明日報。光明圖片 劉宇航 攝

         “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寫給年度人物吳天一的頒獎詞,鏗鏘雄勁。

         缺氧氣,但不能缺志氣!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原研究員吳天一的人生信條,也是2021年11月15日光明日報《奮斗青春 無悔抉擇》欄目頭版頭條報道他的事跡時所用標題。

         一篇報道,展開了這位高原醫學開拓者的壯闊人生;一次采訪,挖掘出老人與這張報紙的一段佳話——

         “我對光明日報充滿感情。它鼓勵了我的高原醫學研究,也圓了我找到親人的夢。對我而言,這兩方面都是送來‘光明’的,也恰巧和我的兩次抉擇有關。”

         2021年9月23日下午,在空氣稀薄清朗的高原上,在簡樸素凈、掛滿患者所贈哈達的辦公室里,老人翻閱舊報,激動訴說;塵封已久的故事,汩汩流淌……

        溫暖科研路:“初心之作”發表,“堅定了最初的選擇”

         展開1980年10月6日的光明日報,第四版“科學副刊”左側,千字文《高原適應的強者》赫然在目。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居住著藏族人民。在長期高原低氧的條件下,他們竟獲得了和運動員一樣的外貌和體格”“在一些高寒牧區,百歲老人并不罕見”“藏族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登山民族”……

         雖然意在科普,卻字字句句洋溢著高原陽光一般的情感,散發著對斯土斯民純樸熱烈的愛!

         1958年,21歲的塔吉克族青年吳天一剛走下抗美援朝戰場,便走上了青藏高原。面對人生的多種路向,這位中國醫科大學畢業生毅然選擇:醫治高原病,支援大西北。

         在苦寒邊地行醫、研究數年后,他率先發現并確定了多種高原疾病,并于1978年創建全國第一家高原醫學研究所。然而,研究越深,越不滿足。

         “到底有多少種高原病?急性、慢性各有什么特征?診斷標準怎么定?”問號越積越多,他決定:深入高海拔居住區,開展一場高原病大調查,哪怕曠日持久,哪怕千難萬險!

         1979年,調研隊出發了。一路騎馬顛簸,頂著零下三十多度嚴寒,餓了干吃糌粑,渴了喝口冷水,頭痛胸悶、失眠腹瀉,越是海拔高的地方越要去……

         次年,仍在路上的吳天一把調研的初步感受寫成文章,試著投給光明日報——“一份知識分子都熟悉、都信賴的報紙”。

         沒承想,文章很快發表了!

         “又驚喜又激動!我把它小心翼翼剪下來,貼在剪報集里留存至今。遇到苦累難事,不時拿出來看看。”吳天一說,這是自己真正步入高原醫學殿堂的“初心之作”,其發表,不啻“為默默科研的人送來光明,堅定了最初的選擇”。

         一份激勵化作無窮動力。大調研一做便是7年,覆蓋10萬人,對各種急慢性高原病進行了系統摸底,積累了上百萬份數據資料。

         科研大廈的地基就此打下,“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堅實起步。

        堅定愛國心:“做研究不為了祖國,哪里能叫事業!”

         就在吳天一心氣高漲、愈加忙碌之際,這張報紙又送來了另一份久盼的光明。

         “快,快來!你爸媽的電話,從美國打來的!”

         1981年12月30日,同事劈頭甩來的一句話,驚住了剛從唐古拉山牧區調研回來的吳天一。

         正在卸行李的手猛地停在半空,心里一片空白,繼而,涌起一股火燙燙的熱流。

         13歲時,剛上高二的吳天一執意參軍,隨志愿軍入朝作戰,自此同遠在美國的父母親人失去聯系,一晃便是30多年。

         多少次魂牽夢縈,也曾經淚濕枕畔,而此刻,當顫抖的手拿起聽筒,當熟悉的聲音傳入耳鼓,他竟一時凝噎……

         電話那頭,父母和妹妹激動訴說,牽出了一段溫暖而奇妙的機緣——

         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員的吳若蘭,間或翻看中文報刊。一天,翻到光明日報時,一個熟悉的名字點亮了目光——這,不是下落不明的哥哥嗎?

         父母得知,激動難抑。沒有地址,就寫信給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求助;信件被轉到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繼而批到文化部,幾番輾轉,終于聯系到了吳天一所在的青海高原心臟病研究所。

         “來美國吧,這里有家人,也有事業!”年邁的父母含淚呼喚,吳天一怎不動情!然而,當赴美探親,并在科羅拉多大學做了一段時間訪問學者后,他的心,定了。

         “學校留我做心肺血管研究所所長,我謝絕了,堅持回國。所有人都不理解:這里工資高、生活好、能一家團圓,也能施展抱負,為什么要放棄?”吳天一回憶著,眼神深邃,“可對我來說,做研究不為了祖國,哪里能叫事業!”

         他心里,橫亙著那片高原——“青藏高原才是我事業的根、生命的根!我早已和這里的人民、土地融為一體”……

         再一次抉擇,再一次奔赴高原!此后,成果接踵而來——

         提出慢性高山病量化診斷標準,被國際高山醫學協會命名為“青海標準”,作為國際標準統一應用;

         組織中日聯合阿尼瑪卿山醫學學術考察隊,建立5000米以上高山實驗室,取得了大量特高海拔人類生理資料;

         青藏鐵路建設期間,任科學首席顧問、高山病防治組專家組組長,創下14萬名筑路大軍勞作5年無一因高原病身亡的紀錄;

         玉樹地震后,主動請戰,率高原病防治專家組趕赴災區救援,為震后3000多名重傷員及時運出災區立下汗馬功勞……

         苦痛,總與成就如影隨形。常年奔波于崇山峻嶺間,他遭遇過6次車禍,全身斷過14處骨頭、十幾厘米長的鋼板深嵌右腿中;雙眼嚴重白內障,心臟起搏器已經裝了20年。

         眾多農牧民被他治愈,用“馬背上的好曼巴(醫生)”道出感激;學生們以跟隨他“吃苦”為榮,立志做他那樣永不退縮的“特種兵”。

         “七一勛章”“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是黨和祖國給予的至高榮譽,也是他自我砥礪、繼續前行的動力。

         “人生很短,能工作的時間更短,而要做的事情很多。”吳天一慨嘆,“兩次抉擇,我做出了一生中最正確的決定,我將為此奉獻余生!”

         對于光明日報——這張見證了他人生抉擇的報紙,吳天一同樣期待殷切。

         “我一直喜歡讀光明日報,它為我研究學習、了解時事、進行科普提供了很多啟發,也是我提高寫作水平的良師益友。”采訪中,吳天一多次提到光明日報近期對青海的報道,并表示,希望這張報紙堅持初心,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精神養分。

         臨別之際,吳天一提起筆,用剛健有力的筆體寫下寄語:“光明之光,照耀青藏,高原人民,依賴的喉舌。”

         他抬起頭,鄭重地把寄語遞給記者,眼神中是清澈的期待,是燃燒的熱火……

      (責編: 于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xxxxx高清视频|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99精品热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剧场午夜在线观看| 男人和女人做爽爽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2020国语对白露脸| 女性无套免费网站在线看|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动漫av在线播放| 最新中文字幕电影免费观看| 欧美va天堂va视频va在线| 露脸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波多野结衣33| 欧美videos另类极品|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把水管开水放b里是什么感觉 |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一进一出 | 我要看18毛片| 久草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另类| 免费黄色网址网站| 草莓黄色app|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1色视频网站| 女人18水真多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 日韩毛片基地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特级淫片aaaa**毛片|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 色黄网站aaaaaa级毛片| 国产性夜夜夜春夜夜爽| 朋友把我玩成喷泉状|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jux900被公每天侵犯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