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雪山踏歌而來 藏族新生代歌手“放聲”國際舞臺
“阿爸那把胡琴在手里拉,滄桑刻上他臉頰,小時候我問他高原有多大,他說也沒見過布達拉……”
除夕之夜(1月31日),由中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國藝術團隊聯袂打造的“‘春暖花開’跨國新春文藝晚會”,通過互聯網向全球觀眾播出,之后還將在南亞、東南亞、中亞和西亞多國媒體轉播。藏族“90后”女歌手扎西措姆獨唱歌曲《阿爸》,在這場多國文化交融的視聽盛宴里表現尤為精彩。
舞臺下,扎西措姆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很高興能夠在這場跨國文化交流中,獻上一首藏族歌曲,將溫暖帶給海內外觀眾。
扎西措姆來自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梅里雪山腳下的一個藏族村莊,唱歌跳舞是當地藏族的人生“必修課”。她告訴記者,生活在梅里雪山腳下的藏族,無論是節日、婚嫁、祭祀活動,人們都會從四面八方聚在一起,載歌載舞慶祝、娛樂。“出生在雪山腳下的人,學會說話就會唱歌,學會走路就會跳舞。”
她的家鄉德欽縣,也被稱為“中國弦子之鄉”。德欽縣地處青藏高原南緣,海拔高,氣候條件惡劣,人們通過弦子和放聲高歌,釋放心情。弦子是一種集歌、舞、樂為一體的藝術,也能傳播生產技能、勞動生活常識。
在梅里雪山“弦子文化”的熏陶之下,扎西措姆自小就能歌善舞。15歲那年,初中音樂課老師發現扎西措姆的嗓音開闊、賦穿透力,于是將扎西措姆向迪慶州民族中等專業學校文藝班推薦。這個文藝班專門培養聲樂、器樂、舞蹈等藝術生。
“當年,迪慶州民族中等專業學校的老師來考察我,我唱了一首藏族經典歌《北京的金山上》打動了他們。”扎西措姆回憶,從此她進入了文藝班,成為一名聲樂專科生,后來還進入迪慶州歌舞團。
“藏族天生就有金嗓子,因為天賦好,許多藏族歌手忽略了專業水平的提升。”扎西措姆對聲樂有著如對雪山般的崇敬,她希望不斷提升聲樂的專業程度和理論水平。
已進入迪慶州歌舞團的她,又通過國家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政策,成功考上了上海音樂學院,之后又進入中國音樂學院攻讀研究生。
2021年研究生畢業,扎西措姆便受邀獻唱“‘春暖花開’跨國新春文藝晚會”。為了此次演出,她找出才旦卓瑪、韓紅、亞東、容中爾甲等藏族歌手的作品聆聽,從中汲取表演靈感。
扎西措姆告訴記者,藏族歌手的歌聲受到全中國民眾的喜愛和傳唱,是因為他們的音樂將藏族音樂與中國各民族傳統音樂元素進行了融合。“近年來,藏族音樂又融合現代音樂元素,在中國的互聯網上,特別是短視頻平臺受到追捧。”
此次參與跨國新春文藝晚會,與多國藝術家聯袂演出,令她發現了未來努力的方向,“我研究生畢業后具備一定音樂理論水平,今后要開展藏族音樂研究,探索藏族音樂與世界音樂融合的路徑。”
她希望,藏族新生代的音樂能走向世界舞臺,歌唱雪山腳下藏族民眾的幸福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年歌唱家扎西頓珠:云南民族音樂劇未來可期
隨著國內音樂劇市場逐漸升溫,民族音樂劇的發展前景廣闊。利用云南得天獨厚的優勢,打造一批受到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喜歡的民族音樂劇,用音樂的力量、民族的力量講好中國故事。[詳細] -
80名藏族歌手在青海聯袂奉獻原生態情歌
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索南多杰介紹,據不完全統計,民間傳唱的藏族情歌達10萬多首,但隨著現代生活速度的加快,依靠口口相傳的藏族情歌曾面臨失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