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自然資源家底:草地面積超5.92億畝 濕地水域超億畝
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4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對外通報青海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簡稱:“三調”)成果。
青海省是中國“生態大省”,被譽為“中華水塔”。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三江源區域,北部橫亙青、甘兩省“生命之源”祁連山,東北部是中國內陸最大咸水湖青海湖,西部是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
青海省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康玲介紹,該省濕地面積7651.78萬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3669.93萬畝,林地面積6905.39萬畝,草地面積59206.23萬畝。
青海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羅保衛介紹,青海省“三調”的濕地面積居中國前列,加上水域面積,總計超1億畝。其中,青海省南部三江源地區濕地面積增加,增加的主要地類是高質量的沼澤草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降雨增多,冰川消融,凍土融化,湖泊、河流水面上升,沼澤草地范圍擴大。
羅保衛表示,青海省“三調”的林地面積比十年前“二調”林地面積增加1588萬畝,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及生態環境改善,增加最多的地類是灌木林地。
此外,青海省“三調”的草地面積,比“二調”草地面積增加1961萬畝。
青海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于2018年9月啟動。青海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韓良表示,“三調”成果是全新的自然資源基礎數據,數據真實反映了青海省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方面的情況,是判斷青海省國土利用現狀的主要依據,是制定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規劃、重要政策舉措的重要底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可魯克湖-托素湖自然保護區鳥類名錄增至137種
記者9日從青海省海西州官方獲悉,地處柴達木盆地的可魯克湖-托素湖自然保護區鳥類名錄增至137種。[詳細] -
青海:2035年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到2035年,全面建立青海特色生態文明體系,基本建成生態文明高地,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