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科考在青海發現重要鋰、鈹成礦帶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青海省地質調查院獲悉,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中,地質科研人員在青海省巴顏喀拉地區,發現印支期稀有金屬鋰、鈹、鎢等成礦相關的花崗巖-偉晶巖帶。這是在青海巴顏喀拉地區首次發現此類型的礦床。
此次發現的鋰、鈹、鎢等礦床位于馬爾康-雅江-喀喇昆侖巨型鋰、鈹礦帶的中部。該鋰、鈹礦帶構造上屬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喀喇昆侖地塊,是一條鋰、鈹等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帶。此前,該帶西段新疆喀喇昆侖和東段川西地區,均已發現規模巨大的偉晶巖型鋰、鈹礦床,但連接東西兩個重要礦集區的青海還未發現有此類型的礦床。
2019年至2021年,針對青海省巴顏喀拉地區扎日尕那-草隴印支期侵入巖帶,青海省地質調查院王秉璋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王強團隊在巴顏喀拉地區由東向西進行實地考察。王強與王秉璋均表示,青海省巴顏喀拉地區扎日尕那-草隴印支期鋰、鈹、鎢等礦化花崗巖-偉晶巖帶的發現,顯示青藏高原北部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喀喇昆侖地塊中部有較好的鋰、鈹、鎢等成礦潛力,大大拓展了青藏高原北部偉晶巖型鋰、鈹礦的找礦空間,有望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稀有金屬礦產資源基地之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藏科考顯示:三江源典型湖泊面積總體呈增加態勢
考察顯示,2003年以來,三江源國家公園典型湖泊面積總體呈階段性增加態勢。[詳細] -
超9萬億立方米!第二次青藏科考初步摸清亞洲水塔水量
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經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詳細] -
第二次青藏科考全景式掃描可可西里湖泊
2019年10月15日由青海省境內沱沱河以北的二道溝進入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經32天,全程1400公里,考察路線覆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全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