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石灘”上闖新路
雅礱江一如既往咆哮著奔流而去。10月下旬,記者在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向新龍縣行進途中,發現雅礱江畔有一大片藥材基地,各種藥草在群山峽谷之間,顯得格外醒目。
10月20日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拍攝的雅礱江邊的仁乃農旅融合示范園。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記者眼前的藥材基地,位于新龍縣博美鄉仁乃村。當地群眾告訴記者,這片基地以前是個亂石灘。
新龍縣境內平均海拔3500米,雅礱江縱貫全境,土地資源稀缺。85年前,紅軍長征曾途經新龍縣,他們克服千難萬苦,最終闖出一條勝利道路。
駐村幫扶干部達杰說,仁乃村曾是高山峽谷地帶的典型貧困村。在土地資源匱乏的情況下,發展產業極其艱難。但當地干部群眾向貧瘠土地要發展:把亂石灘清理出來,發展特色產業,闖出一條發展的新路!
一開始,仁乃村村民降澤認為,開發那些石灘地是不切實際的。“多少年都沒有長出糧食了,能種出啥子來嘛?”降澤說,但在村鎮干部號召下,他也加入了“搬石行動”。一時間,仁乃村的石灘地里,人群穿梭,大家清土抬石,硬是把亂石清理得干干凈凈。降澤家的20畝石灘地也變得平平整整。“當時高興得不得了。”降澤說。
2017年,村里嘗試在地里種植油菜和格桑花,但沒有帶來什么經濟效益。新龍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廖陽說,油菜籽榨油工藝當地不擅長,這片來之不易的土地綜合效益不理想。
仁乃村支部書記多吉巴登說,他們迅速調整方向,從農旅角度進行融合發展,建立特色產業園區。新龍縣按照“特色民宿立園、中藥材富園、梅花鹿強園、農旅結合興園”的發展思路,在仁乃村建成仁乃農旅融合示范園,占地302.6畝,項目總投資8494萬余元。
10月20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仁乃農旅融合示范園拍攝的當地種植的藏雪菊。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降澤把自己曾經的石灘地按不同年限流轉給園區,總共有5萬元流轉費。他同時在園區上班,每個月工資有3000元。“日子過得相當有規律,很喜歡現在的生活。”
據介紹,目前示范園的效益正在顯現,兌現仁乃村土地流轉費160萬元,特色民宿每年租金60萬元。仁乃村集體經濟每年有2萬元保底收入,園區產業盈利后還有一定分紅。
在藥材種植上,園區藏雪菊每年總產值104.4萬元,凈利潤達24.36萬元,解決臨時務工400余人次,兌現藏雪菊采摘費用12萬元,戶均增收達4000元。
10月20日在仁乃農旅融合示范園拍攝的當地養殖的梅花鹿。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當前,仁乃村脫貧后正向著鄉村振興邁進。仁乃農旅融合示范園還發展起民宿產業。民宿管理人員楊曉梅告訴記者,有件事情讓她至今難忘:民宿開業后,有游客說想體驗酥油糌粑,但當時民宿里沒有。在民宿里務工的一名員工聽說后,就在自己家里做好糌粑和酥油茶,送到了民宿。
“我要把錢給她,她卻死活不肯收。”楊曉梅說,村民們有這樣的精氣神,這里以后必將發展得越來越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利用閑置土地種藥材 四川省理塘縣這個貧困村村民分紅又脫貧
年初,扶貧干部到家里宣傳,說村里要發展藥材種植,由專門的公司經營,村合作社進行管理,最后年底大家有產業分紅,我半信半疑。今天,收到通知來領取分紅金,沒想到每家貧困戶領到了一千多塊。[詳細] -
四川省理塘縣:給土壤“輸液” 讓果蔬更純
“好甜、水分足,口感好,沒想到這么高的海拔還有這么好的產品。”8月20日,在四川省理塘縣濯桑鄉康藏陽光雙創中心的果蔬采摘園,來自成都的游客李女士邊吃草莓邊連聲贊許。[詳細] -
四川省理塘縣:機械化上高原種蘿卜就是快
8月12日,在海拔36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濯桑萬畝生態蘿卜種植基地,康藏陽光農牧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農機人員,駕駛4臺耕、耙、施肥、播種機具,20分鐘就完成1畝地的播種任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