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瑪多縣牦牛核心群組建暨種畜基地正式落地
圖為瑪多牦牛。瑪多縣委宣傳部 供圖
記者15日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委宣傳部獲悉,地處黃河源頭的瑪多牦牛核心群組建暨種畜基地正式落地。
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地處黃河源頭,全縣屬高平原地區,海拔大部分在4500~5000米之間,屬高寒草原氣候,一年只有冷暖兩季,無四季之分,大氣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一半,年降水量355.4毫米,年均氣溫為零下2.4攝氏度,無絕對無霜期。
果洛州農牧和科技局局長崔宏偉說,牦牛是藏族群眾的生活之源,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抓手;是三江源的生態之魂,是青藏高原的守護神;是鄉村振興的產業之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壓艙石。世界牦牛看中國,中國牦牛看青海,青海牦牛屬果洛。果洛牦牛具有種源優勢、草場優勢、組織優勢、存欄優勢及品牌基礎,這些都為果洛牦牛的厚積薄發,高質量發展積淀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產業保障。
瑪多縣委副書記賈呈祥介紹,瑪多縣處在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據統計,2020年底,全縣存欄各類牲畜11.76萬頭只匹。
“我們結合瑪多牦牛、瑪多藏羊等畜牧產業的實際狀況,必須走出一條畜牧業與生態建設融合發展的生態畜牧業之路。基于此,做大、做強、做好瑪多牦牛產業是‘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具體體現。”賈呈祥說,“同時,牦牛和藏羊是瑪多縣的支柱產業,上個世紀80年代,瑪多藏羊育種工作已經啟動,經過幾代畜牧人的努力,瑪多藏羊已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識。最近我們也完成了瑪多藏羊分子遺傳分析,發現瑪多藏羊和祁連白藏羊、歐拉羊、山谷型藏羊、扎什加羊不同,有獨特的遺傳結構和表型性狀,這也為后期國家級遺傳資源申報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青海大學畜牧獸醫學院院長劉書杰表示,種畜基地建設是確保我國種畜供給安全和質量安全的關鍵,種畜基地是現代種業創新的載體,也是種業發展中最基礎、最重要的載體,是畜牧良種的發展的重要基石。而果洛州處于三江源頭,有廣袤的草場和便利的水利資源,是全球四大潔凈區之一,資源生態類型多樣、物種類型豐富,發展綠色有機畜牧業得天獨厚,為此該種畜基地的建成落地,是果洛州發展特色畜牧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實現良種有效供給,種畜科技水平顯著提升,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三江源頭“牛博士”:“投入性”養殖造福牧民回饋草地
三十多年間,宋仁德在三江源頭廣闊高寒草場的深處走訪牧戶、考察交談,致力于當地生態畜牧業研究。他認為,牲畜品種、營養、疾病控制、產品加工,都是影響養殖收益的重要因素。[詳細] -
青海省30余萬頭(只)牦牛藏羊已實現原產地可追溯
截至目前,青海省已有30.09萬頭(只)牦牛藏羊生產數據上傳至青海省智慧農牧業大數據平臺,實現了信息可查詢、源頭可追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