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高原孩子撐起一片健康的藍天
董家鴻(左二)走出手術室,等候多時的旦正措(左一)趕緊上前,與董爺爺擁抱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活動現場,福利學校的孩子們將親手制作的石頭畫送給成長營的小老師們。受訪者供圖
譚舒倩(中)正在與福利學校的孩子們進行互動問答。受訪者供圖
“得了包蟲病就是得了‘蟲癌’,太可怕了”“我以后再也不吃生肉、喝生水了”……7月9日下午,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道扎福利學校體育館內開展了一堂特殊的公益課,學生是該校300余名孤兒,老師是城里來的6個平均年齡僅18歲的志愿者。
“這次小手拉小手的活動形式是偶然,也是日后的必然?!弊鳛檫@堂公益課的“幕后導演”,“同心·共鑄中國心”青海果洛行公益活動總策劃曹維介紹說,高原地區教育資源、衛生條件等相對匱乏,如果能夠建立起城市與高原孩子小手拉小手的長期協作關系,未來,孩子可以拉起大手,成為家長的“指南針”。
果洛道扎福利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土燈尼瑪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學校里有超過10%的學生父母因包蟲病去世,“孩子們的健康教育任重而道遠”。他盼望著,能有更多的外援力量,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健康的藍天。
“董爺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7月8日,得知自己的恩人董爺爺再次來到果洛州進行公益手術,道扎福利學校的學生旦正措在草原采了一大把野花,早早地等在手術室外。
當做完14臺手術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從手術室走出來,旦正措趕緊上前,與董爺爺擁抱。
2017年,旦正措被確診為肝包蟲晚期:囊性包蟲?、裥?,生長活躍度最高的一種,已經侵犯了門靜脈、膽管等器官,核心瘤體又位于肝門的要害處?!八敃r是當地最嚴重的病例之一?!蓖翢裟岈敾貞浾f,在輾轉果洛州醫院、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后,旦正措均未迎來好消息,“情緒一度十分低迷”。
肝包蟲病又稱棘球蚴病,是青藏高原地區較常見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致使當地部分農牧民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旦正措的母親就是因肝包蟲病去世。
當年7月,董家鴻抵達果洛州指導包蟲病防治工作。在了解旦正措的病情后,他決定為旦正措做手術,清除“蟲癌”。
旦正措是孤兒,誰來為她簽手術知情同意書?土燈尼瑪聯系到她的舅舅、舅媽,但受傳統觀念影響,他們不愿意讓旦正措接受手術,也不相信她能活下來。在反復溝通勸導下,舅舅、舅媽才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這場手術猶如將一棵根系發達的“大樹”連根拔起,需要徹底清除病灶。在長達7個多小時的手術中,董家鴻精準地切除了旦正措體內直徑近9厘米的瘤體,這在醫療條件受限的青海基層,實屬不易。
如今4年過去了,旦正措至今沒有任何復發的跡象,性格也變得樂觀活潑。那次手術后,旦正措也成為董家鴻的牽掛,每次出差經過果洛,他都會特地繞到福利學校去看她,還委托別人送去慰問金。
“董院士為我們搭建了與包蟲病決戰的橋梁?!蓖翢裟岈斦f,2017年之前,他們幾乎對包蟲病一無所知,從沒想過這樣的病可以治愈。
從2016年開始,董家鴻開始帶領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醫療團隊與青海大學、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等單位對口合作,深入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高海拔包蟲病感染重災區進行醫療幫扶和健康宣教,希望可以幫助更多孩子認識包蟲病,遠離包蟲病。
“感謝董爺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如今我也是包蟲病知識達人了?!钡┱胝f。
“如果我早知道這些知識,爸爸媽媽是不是就不會離開了”
“大家知道肝臟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嗎?”“肝臟的功能是什么呢?”……7月9日的公益課堂上,300余名孩子爭先搶答,引得現場笑聲不斷。
給孩子上課的6名小老師都來自“同心·共鑄中國心”青海果洛行成長營公益項目,均是志愿者子女,平均年齡18歲。
接到講課的任務后,14歲的成長營隊長朱健銘便帶領小隊員分組備戰,惡補包蟲病知識,制作PPT。為了方便福利學校的同學們理解,他們還把PPT上的內容全部附上藏文。
活動現場,23歲的成長營小老師譚舒倩震驚了,孩子們日常使用的公共衛生間連最基本的水龍頭、沖水設施都沒有。面對孩子們渴望的眼神,譚舒倩告訴他們,“包蟲病完全可防可治”,關鍵是要從觀念上正確認識它,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譚舒倩發現,福利學校的同學們對包蟲病這類傳染病的認知大多只停留在知道,而對該病的預防和傳染途徑一無所知?!斑@里的衛生環境和健康教育遠比想象中薄弱?!?/p>
“掌心對掌心;手心壓手背;十指交叉摩;手握關節搓……”學習完包蟲病常識后,朱健銘一行人開始帶同學們學習七步洗手法,并為他們送上了熱乎乎的果洛湯、同心皂和包蟲病科普手冊。
活動結束后,果洛道扎福利學校13歲的卓瑪(化名)偷偷地拉住了記者的衣襟問道:“如果我早些知道關于包蟲病的知識,爸爸媽媽是不是就不會離開了?”
2017年,卓瑪的母親因包蟲病去世,年僅9歲的她成了孤兒??勺楷敳⒉恢朗裁词前x病,她只知道,“爸爸媽媽是得了一種奇怪的病離開的”。2018年,在當地的推薦下,卓瑪來到果洛道扎福利學校讀書,成為土燈尼瑪的“女兒”。
土燈尼瑪介紹,自2017年起,學校每周都會開展一次健康教育課,每學期也會進行2-3次的全身體檢。在本次“同心·共鑄中國心”青海果洛行公益活動中,果洛道扎福利學校僅存的兩名包蟲病患兒,已全部手術成功。
“很幸運在果洛州福利學校感受了一把小老師初體驗,每一張可愛的小臉都掛著兩朵高原紅,每一個小朋友都清澈得像天使一樣?;仞伿且患嗝炊嗝葱腋5氖虑?!”7月9日晚,譚舒倩在微信朋友圈動情地寫道。
如何補齊高原地區青少年健康教育短板
“高原地區常見病慢性病防治的重點是關注當地群眾生活方式產生的疾病及影響因素?!北本┥鐓^健康促進會會長吳永浩常年關注高原地區青少年健康情況,在他看來,受地域影響,高原的孩子獲得健康科普知識渠道窄、資源少,健康素養水平低,這些都成為健康教育工作的薄弱點和短板。
“高原地區青少年健康教育面臨的普遍問題說到底就是內容、渠道和人的問題。”曹維認為,福利學校的孩子接受能力和接受方法與城市孩子不同,所以在內容選擇上需差異化處理,要為孩子們專門選擇符合他們特點的內容進行編制、傳授。在渠道方面,除了學校常規教育外,盡可能借助公益的力量去表達,形成事件效應、節日效應,讓孩子在特殊的氛圍下有所學習、有所收獲。
吳永浩建議,在生活中,孩子們應注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避免吃生冷未加工的牛羊肉、高鹽食物,同時避免長期居住在潮濕環境。
此外,高原地區長期缺氧,易發心腦血管和消化系統疾病,要避免過量劇烈活動和受涼。“只有加強居民自身健康素養,才能提高高原地區健康生活水平?!眳怯篮普f。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同心?共鑄中國心】韓菲:人生總要留下值得存放的東西
聽到韓菲這個名字,很容易認為這是一名女孩,其實不然,他是一個陽光、硬朗、有點害羞的“90后”。[詳細] -
【同心?共鑄中國心】樂善有恒 大愛無疆
“同心?共鑄中國心”大型公益活動開展14年以來,這已經是霍主任第11次參加了。[詳細] -
【同心?共鑄中國心】陳思音:“以特殊的方式,彌補心中的遺憾”
7月9日上午,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馬可河鄉衛生院義診點,來自北京市朝陽區雙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藥劑師陳思音一刻也沒有清閑,她和另一位醫生共同完成了120多張藥方的配發和審核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