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鑄中國心】息金波:公益之路永不停歇
中國西藏網訊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活動,上次參加西藏山南的義診活動留下了許多深刻的印象和難忘的回憶。”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泌尿科主任醫師息金波說到。
圖為息金波在青海果洛義診時受到當地干部群眾歡迎
2019年,息金波隨“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活動醫療專家團隊前往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開展義診活動,最初的3天一直有高原反應。
“頭痛,氣喘,晚上睡不著覺,這是當時許多醫生都出現的高原反應。但是,大家克服困難,義診仍舊按計劃如期開展下去。”息金波說到。
圖為息金波在青海果洛義診
那次的山南之行,息金波印象較為深刻的是,山南市的鄉鎮衛生院雖然配備了超聲機,但遺憾的是,由于缺少專業技術人員,超聲機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有的鄉鎮衛生院甚至缺少一些基本的驗血、驗尿等常規檢測項目和心電圖檢測。
息金波說:“其實,這樣的基本檢測項目很容易開展起來,只需要讓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到上一級醫院進行定期培訓,便能使許多問題在鄉村衛生院就能被發現。”
在幾天的義診過程中,息金波發現當地衛生院的民族醫藥發展得很好,相對而言,西醫科的發展就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老百姓特別認可藏醫藥,許多年紀大的人前來就診都首選藏醫。”息金波認為,許多鄉鎮衛生院都有西醫科室,如果能夠讓中西醫結合、或者中西醫與民族醫學共同發展,這對提升當地的整體醫療衛生水平、對各族群眾的身心健康都會更有益處。
年過五旬的息金波,已經從醫30多年,從事義診活動也有20多年。“我們不僅參加有關部委組織的公益活動,多年來也一直堅持為京城遠郊區縣開展醫療援助活動和義診活動。”息金波介紹,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多年來一直為懷柔區、密云區等基層醫療機構提供醫療器械和技術支持,他曾先后到內蒙古、甘肅、遼寧、河北、山西等地參加義診活動。
通過多年來的公益活動,息金波發現,當地一些高發病、常見病如果能夠早發現、早治療,會對當地群眾的健康損害較小,否則到了中晚期就很難得到有效治療。“有些疾病還是應該預防為主,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基層各族群眾了解一些基本的醫療知識和衛生常識。”息金波說到。
息金波舉例說,包蟲病是一種較為嚴重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蟲卵很容易污染水源,應當加大宣傳力度,教育和引導偏遠地區的群眾不喝生水,最好喝燒開后的熱水,這樣就會大大減少傳染渠道。他說:“一旦患上包蟲病,早期發現還好容易治療,如果錯過了早期治療進入晚期,最后的嚴重后果甚至超過腫瘤。”
談起如何更好地開展義診活動,息金波建議,應提前了解當地的高發病、常見病,與當地醫療衛生部門溝通協調好,根據當地的需求選派專家或全科大夫,這樣義診效果會大大提高。(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孫文振 記者/王智霖 圖片由組委會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同心·共鑄中國心】熱心中醫常有才
常有才大夫這兩天有點忙,除了要給義診的患者們治病,還要給同行的醫生們“治病”。[詳細] -
【同心·共鑄中國心】穆麗苑:一個經常在普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時講課講到高反的人
穆麗苑大夫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組的一員,她經常被邀請去各省省會開展與公共衛生相關的教育推廣工作。[詳細] -
【同心·共鑄中國心】北京地壇醫院:肝病治療的領頭者,高原健康的護衛軍
楊玉英大夫和王笑梅大夫說話時都和聲細語,面帶笑容,患者緊張的情緒一下就緩解許多,彼此間的距離也拉近了。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