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藏毯的新生故事
千年藏毯,歷久彌新。
中國藏毯協會副秘書長陳亞麗介紹,藏毯是生活在高寒地區的游牧民族用于抵御嚴寒的必需品,“他們常以牲畜毛發為原材料,編織密度高、毯面薄、便于攜帶與運輸的毛織物。”
6月5日,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上新莊鎮加牙村,楊永良在整理制作好的藏毯。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一塊藏毯,白天是坐墊,晚上是被子,小塊的還能鋪在馬鞍上。”陳亞麗介紹,原始藏毯使用的是手捻紗,由于毛紗粗細不勻,舊時的藏毯展現出了一種古樸的美。
6月5日,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上新莊鎮加牙村,楊永良在制作藏毯。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上新莊鎮加牙村,藏毯手工藝人楊永良坐在一臺織機前,五顏六色的毛線穿梭在編織桿間,重疊打扣后,慢慢延展成花色精美的藏毯。
楊永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加牙藏族織毯技藝的傳承人,從小跟著父親學習編織技藝,裁剪、打磨、捻線、打結、平整……他精心編織著每一張藏毯。
6月5日,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上新莊鎮加牙村,楊永良在制作藏毯。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楊永良說:“從事藏毯編織40多年來,我曾經覺得自己只是一個手藝人,但如今,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家給予我們重視,我更要想方設法地將這門技藝保留傳承,發揚光大。”
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聲中,針線在機器上迅速穿梭,編織出精美的圖案。一旁的展示區里,對稱精美的幾何圖形組合、雄渾壯美的萬里長城、栩栩如生的疾馳駿馬……在燈光的映射下,一幅幅藏毯顯得格外絢麗。
“歷經千年發展,藏毯已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家用品,更是一份蘊含悠久歷史文化的藝術品。”青海圣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婷說。
6月7日,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對藏毯進行處理。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近年來,傳統手工藏毯通過吸納先進編織工藝,創新圖案設計,一批成本更具優勢、圖案精美、做工優質的機織藏毯成為市場上的“新寵”。
“這幾年,很多客戶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個性化定制藏毯,通過智能化織造,最快幾小時就能見到成品。”薛婷介紹,藏毯如今也被設計成大面積背景墻或裝飾畫,既可用于酒店裝飾,也可作為家居點綴,擁有獨特的市場前景。
這是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展示區內展出的藏毯。新華社記者 李寧 攝
“我希望通過技術與經營模式的創新,讓這項古老的手工藝品,走得更遠,流傳更久。”薛婷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匠心傳承里的加牙藏毯
青海西寧市湟中縣上新莊鎮加牙村的加牙藏毯已有上百年歷史。今年59歲的楊永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加牙藏族織毯技藝的傳承人。[詳細] -
小小藏毯穿越千年 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塊藏毯,白天是坐墊,晚上是被子,小塊的還能鋪在馬鞍上。”張保青說,最初藏毯的編制工藝是手捻紗,由于毛紗粗細不勻,舊時的地毯展現出了一種古樸的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