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久馬高速原生態植被恢復試驗基地:草甸回植助青藏高原生態保護
久馬高速建設者正在堆放草甸。劉忠俊 攝
一塊塊切割成方形的草甸被整齊堆放養護,白樺、冷杉、側柏等樹木種植在施工開挖出的表土上,等待回植……6月初,記者在久馬高速原生態植被恢復試驗基地看到,高速公路建設者們正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努力將高速公路建設對青藏高原的生態破壞降到最低。
久馬高速全長219公里,估算總投資近302億元,建設工期5年。項目起于四川、青海兩省省界,經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紅原縣至馬爾康市。久馬高速是四川首條高海拔高原高速公路,其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3500米至4000米路段占全線的45%,沿途穿越草原、濕地區域,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工程建設的環境保護、水土保持任務異常艱巨。
久馬高速建設者在苗木驗證試驗基地查看樹木生長情況。劉忠俊 攝
“為了將高速公路建設對高原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我們采取了草甸集中堆放、養護、回鋪的方式,最大力度保護草甸。”據四川交建久馬高速TJ5項目部總工程師賴萬松介紹,高原草甸的形成需要很多年,一旦遭到破壞很難恢復,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護草甸的同時,也讓施工后的裸土植綠工作更加簡單。
記者在試驗基地現場看到,因施工開挖的草甸被切割成正方形,整齊堆放在一起,通過噴淋系統不時澆水。一旁的表土養護及苗木驗證試驗基地上,因施工開挖的表土也被集中堆放、攤平,經過營養培育后,栽種了白樺、冷杉、側柏、高山柳等多種高原樹木。
“這些草甸和樹木,未來都會回植在高速公路沿線。”賴萬松告訴記者,這項創新舉措在青藏高原上充滿挑戰,如高原土質的改良技術、草甸苗木的移植技術,均經歷了大量科研攻關。據了解,在整個久馬高速項目,僅草甸回植面積就有累計約300萬平方米。
久馬高速作為四川首條高原生態環保示范高速公路,是連接成都平原經濟區、阿壩涉藏地區和青海省的重要通道,建成通車后北連青海花(石峽)久(治)高速,南接四川馬爾康至成都高速公路,屆時成都至青海省僅需5.5小時,可實現中國西北和西南地區高速公路直連直達。久馬高速的草甸回植、表土養護、苗木培育回植等技術,也對未來青藏高原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久馬高速首片梁成功架設 全線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28日上午,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境內,久馬高速三道橋一號大橋施工現場架橋機轟鳴,隨著長達25米的T梁平穩放置在橋墩上,標志著久馬高速全線首片梁成功架設。[詳細] -
久馬高速全面開工 建成后成都至青海僅需5.5小時
久馬高速路線全長219.085公里,估算總投資近302億元人民幣,建設工期5年。項目起于四川青海省界,經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紅原縣至馬爾康市王家寨。[詳細] -
久馬高速擬本月實質性開工 全長219公里
據了解,久馬高速全線工期5年。建成后,車輛從成都出發,可經都江堰、汶川、馬爾康、阿壩,不再繞路甘肅,可一路高速到青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