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新聞 > 涉藏動態

      柴達木人厚植“生命綠”

      發布時間:2021-05-10 10:29:00來源: 青海日報


      位于格爾木市的護林帶阻隔了沙漠侵蝕的腳步。


      鐵路兩旁的綠化帶一直向戈壁內延伸。劉法營 攝

        在青海高原的博大版圖上,西部柴達木盆地,是連綿的黃沙、戈壁匯成的赤黃色調,曾經灼傷了幾代柴達木人的心靈。這里,便是茫茫的八百里瀚海,是全國八大沙漠之一;這里,雖然先天形成的自然生態很脆弱,但是柴達木人依然挺起雙肩,承擔起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

        高原四月天,東部的河湟谷地已是滿目芳菲,環湖地帶已現淺綠,而大漠上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迎接姍姍來遲的春天,在黃坡沙丘植下一片片草,宣示綠色信念、綠色向往。

        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轉變,綠色漸進浸潤柴達木,改變著這塊亙古之地的自然生態。這是海西人銘記囑托、不負使命凝聚起的信念和力量。

        “三個最大”,成就柴達木生態新篇章

        跟隨柴達木防沙治沙公司員工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治沙基地田埂上,一排排在田間地頭栽植的林木,為農田和枸杞林構成了一道道擋風墻。雖然眼下林木尚在發芽,到了夏秋時節就是滿目蔥郁。

        公司負責人說,現在看到的一塊塊良田,往前推上若干年,這里都是遇上風就能把黃沙卷到半天高的沙漠地帶。冬春季節,狂風“扯著嗓門兒吼上一夜”,第二天睜開眼睛看時,周圍的村莊都被前夜風沙吹得灰塵罩眼。靠著多年不歇勁的種草植樹防風固沙,海西的生態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也給當地百姓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眼前的基層治沙人員雖然不會將自己的植草種樹,同宏觀生態環境保護聯系起來講出太多道理,而事實上,通過他們源自基層一線為改善柴達木生態環境作出的每一份努力,無疑都在為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直接或間接地貢獻著力量。

        見微知著,沒有生態良好的柴達木,就沒有生態良好的青海。正是因為海西州不斷加快青海高原西部生態屏障建設步伐,從而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提供了強力支撐。而鑄就這一支撐實為不易。

        眾所周知,柴達木盆地是全國八大沙漠之一,屬全國沙漠化土地分布海拔最高、全省沙化面積最廣、治理難度最大、保護任務最重的地區。有數據顯示,海西州沙漠化土地總面積0.095億公頃,其中流沙地133.6萬公頃,半固定沙地102.2萬公頃,風蝕殘丘169萬公頃,潛在沙漠化土地60.7萬公頃。

        面對自然生成的生態環境脆弱帶來的一系列挑戰和考驗,面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的重大“考題”,海西州以一場場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硬仗”,彰顯出改變自然的篤行和勇毅。

        一抹抹描繪在瀚海上的綠色浮出希望和生機。海西州將巨資“砸”在林業建設上,完成營造林任務不斷攀升,濕地保護日益擴大,中幼林撫育、國家重點公益林保護等生態工程日趨上揚。森林覆蓋率由此前的3.5%上升至4.1%。柴達木梭梭林、可魯克湖——托素湖、諾木洪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攜手烏蘭縣哈里哈圖國家森林公園聚力賦能、向外輻射,將45萬公頃的土地攬于“懷抱”之中精心保護。烏圖美仁等3個重點封禁保護區,將88.2萬公頃的區域劃入保護區內,生態環境歷經多年休養生息,孕育出彰顯生態活力的“柴達木風景”。

        綠染荒漠戈壁,托起別樣的家國情懷

        柴達木人在戈壁荒灘上艱辛種下的每一株草、栽下的每一棵樹,都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矢志不移扛起生態保護整治責任的外化象征。汗水澆灌的一草一木,在衍生出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的同時,也托舉起“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后代責任”的思想高度、家國情懷。

        “在南方的一些省份,隨意栽下一棵樹苗,無須過多照看就能長得有模有樣,而在柴達木要種活一棵樹,卻比養活一個娃還要費勁。”海西的林業人常掛在嘴邊的這番話,形象地說出海西州在國土綠化的跋涉之路上,每一步前行都要付出常理難以估量的艱辛。

        使命和責任鞭策和推動海西州立足當地綠色發展,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統籌布局中,融入青海乃至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棋盤”,以開闊的理念和視野,形成柴達木生態文明建設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情懷。

        海西州烏蘭縣縣城東南方向十幾公里的泉水灣,聽上去一個水靈靈的地名,卻曾是一片極度缺水、飛鳥無枝可依的沙海。山腳下的一溜板房是泉水灣林業管護站,守護著這里自下而上9000多公頃眼下業已林草茂盛的土地。

        這里的管護站負責人說,從前一場大風之后,管護站幾乎被埋進沙窩里,不遠處的縣城和都蘭湖保護區也受到沙漠侵蝕的威脅。十年之功,通過實施防風固沙生態工程,9000公頃的沙海變成綠洲。整齊劃一的草方格讓流沙停滯了腳步,方格里長出了沙生植物,形成了擋風固沙的林草隔離帶,擋住了流動沙丘的去路,僅憑此項生態創新技術,烏蘭縣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也同樣依靠這種堅忍不拔和對生命綠色的孜孜以求,烏蘭縣造林綠化面積逐年攀升,縣域森林覆蓋率快速遞增。向省內外傳遞出“綠色烏蘭”的靚麗名片,在“生態青海”“美麗中國”的奏鳴中,其中便有不可或缺的“柴達木之聲”“海西貢獻”。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海西州把“三個最大”的省情定位融會到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當中,推進荒漠化土地治理、鹽堿化土壤治理、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重點工程,持續實施大氣、水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計劃,以此向“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邁進。

        綠色音符,譜寫出柴達木激昂的旋律

        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在柴達木越走越寬廣,生態保護優先的實踐,在大漠戈壁演繹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加速度。端好端穩了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生態保護釋放出的“紅利”使海西的脫貧成果更加鞏固、更可持續,并帶動鄉村振興搭上了綠色“順風車”。

        多年植樹造林、封沙育林,使柴達木綠意漸濃,并在保護中實現更好地可持續發展,讓這里的各族群眾在生態保護中收獲滿滿的綠色“紅利”。

        始于防風固沙的枸杞種植,成就柴達木枸杞產業,使國土綠化的功用不僅體現在生態建設中,而且從國土綠化中“嫁接”出枸杞種植、深加工等綠色產業鏈,枸杞全產業鏈產值已達百億元以上;藜麥種植催生了藜麥育種、種植、加工、產品延伸、秸稈利用等產業鏈發展模式,成為種植戶增加收入的又一“錢途”;種苗基地建設讓綠色產值效益更加凸顯,海西州建起的60多公頃各類苗木繁育基地年產苗木500余萬株,形成了1000多萬元產值;肉蓯蓉種植取得突破,面積達493.33公頃,成為撐起林業產業不斷壯大的又一有力“臂膀”。

        綠水青山變身為鞏固脫貧成果的“背山”。海西州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城北村村民汪維岳,因身患疾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外出打工又沒有手藝,家庭生活一度陷于困境,村委會推薦他當了護林員。“自從當了護林員,我平均每月能掙得2200元的收入,有了這筆護林員的穩定收入,也就有了一家人的穩定生活。”汪維岳很知足,護林工作也干得盡心盡力。全州招聘的上千名生態護林員,既為森林資源提供了管護保障,又讓脫貧群眾享受到了生態建設帶來的普惠福祉。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海西州圍繞推動生態文明,在“十四五”期間走向縱深,以強化重要生態系統保護為抓手,規劃出前行路線圖。河湖濕地水生態保護努力取得新成就,以格爾木河、那陵格勒河、香日德河等為重點,實施流域生態保護,保障綠洲用水安全;實施濕地禁牧封育工程,恢復濕地水源涵養功能;林草和荒漠生態系統保護力爭再上新臺階;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退化林修復、國家重點公益林等專項重點修復工程,穩步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落實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恢復草地生態調節功能……

        生逢盛世,從歷史的甬道中走來的柴達木人,正偕綠水青山,迎來青春的年輪。

        記者感言

        扛起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重大責任

        多年前,與一位從內地初來海西的記者同行,在穿越柴達木盆地半個多月行程后,對這塊蒼茫之地形成這樣的意象:仿佛一塊無邊無際的“黃氈”,在延綿中鋪向天的盡頭。這既形象地勾畫出柴達木盆地的遼闊和蒼涼,從另一角度也說明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生態環境脆弱,自身肩負著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千鈞重擔。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青海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負有重大責任,必須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對國家、對民族、對子孫后代負責。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寄予重托、滿懷期望,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為海西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扛起生態保護政治責任,加強柴達木生態屏障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

        數年在柴達木盆地穿行采訪,深切體味到這里的生態保護與建設之重。州域總面積32.58萬平方公里土地,占全省的41.7%,主體為中國四大盆地之一的柴達木盆地,既有“聚寶盆”的美譽,又是全國八大沙漠之一,是全國沙化土地分布海拔最高、全省沙化面積最廣、治理難度最大、生態保護任務最重的地區。大而言之,柴達木盆地也是“三江源”的一部分,具有西部生態屏障的獨特位置,對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負有重大使命,在立足“三個最大”的省情定位中,海西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海西作為青藏高原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江發源地并滋養了黑河、大通河、布哈河,補給青海湖70%的水量,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這決定了海西必須把“生態立州”作為前提基礎,才能筑起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綠染柴達木,始于勇毅。在綠色的步步延伸中,柴達木人汗浸沙丘,力推柴達木梭梭林、格爾木胡楊林、可魯克湖——托素湖、金子海、阿拉克湖等自然保護地整合歸并和優化完善,構建起具有柴達木特色的自然保護地模式,努力建成以祁連山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

        綠水青山,塑于篤行。統籌生態脆弱地區的生態建設,深入推進柴達木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黃河流域上游生態保護等工程,全力改善祁連山南麓、柴達木盆地生態環境。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全面提升山體、河湖、濕地、森林、草原、冰川、荒漠等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充分發揮和挖掘自然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和獨特價值。如今,柴達木人正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樂章,為守護“中華水塔”殫精竭慮。

      (責編: 于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中文字幕伊人| 男人j桶进女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手机版| 中文字幕日韩高清版毛片| 污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а√在线地址最新版| 极品videossex日本妇| 啊灬啊灬啊灬喷出来了| 7m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香港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男朋友想吻我腿中间部位|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一级片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在线观看| 又粗又长又色又爽视频| 色聚网久久综合| 尾野真知子日韩专区在线| 亚洲www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国产毛片一级国语版|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观看免费| 樱花草在线社区www| 免费黄色app网站|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好妈妈5高清中字在线观看神马|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理论片2023最新在线观看| 国产六月婷婷爱在线观看| 97精品在线播放| 手机看片福利永久国产日韩|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老司机精品久久|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