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鋼軌上的最美風采
【人物】2020年“最美鐵路人”于本蕃
【故事】于本蕃,現任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工務段望昆線路車間副主任。他是青藏鐵路開通試運營之初第一批工務派遣人員,帶領線路工在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唐古拉地區承擔養護任務。自2006年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開通運營以來,于本蕃就堅持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和玉珠峰等地區養護線路,十幾年如一日,一絲不茍呵護著這里的每一寸鋼軌。前不久,他被中央宣傳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授予2020年“最美鐵路人”稱號。
【點評】
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當“線路醫生”,是什么感受?于本蕃用腳步寫就答案。每天徒步巡檢時間超過8小時;每走50米,就要單膝跪在鋼軌上,俯下身子檢查軌道平順度;每行走100多米,就下意識地用腳踩踩路基,確保線路狀態穩定……看似重復的動作,他一堅持就是5000多個日夜。
與鋼軌朝夕相伴、與凍土日夜抗爭,怎能沒有困難?海拔4000多米,極端氣溫可達零下40攝氏度,環境惡劣可想而知。于本蕃說,“我體力好,多干點是應該的。”其實,哪有用不完的體力,又何來鋼鐵之軀?靠的不過是默默堅守和辛勤付出。
兢兢業業、甘于奉獻,與于本蕃一樣,“最美鐵路人”身上散發出奮斗的光芒;矢志不渝、心系群眾,“最美鐵路人”的奮斗故事見證著為民之心。“我是黨員我先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漢保衛戰”中,武漢站33名黨團員骨干組成“頭雁”黨團員突擊隊,確保援助物資不耽誤一秒鐘、24小時不間斷搶運;從零開始建立圖形化軟件開發平臺,代碼量超過100萬行,集成600余個標準化功能塊,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機車車輛研究所研究員張波帶領團隊為復興號裝上“中國心”;20多年來,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三棵樹機務段動車組司機邢云堂,駕駛列車安全走行400余萬公里,相當于繞赤道100多圈……關鍵時刻,鐵路人毫不退縮,與生命賽跑;年復一年,鐵路人愛崗盡責,書寫不凡事跡。
從雪域高原到沃野平原,從穿梭在四川大涼山里的“小慢車”到奔馳在北京和張家口之間的高鐵列車,縱橫交錯的鐵路交通關乎經濟社會的暢通運行。堅守在車站和車廂,奔波在鐵路邊、軌道旁,從零起步探索到零誤差檢修……鐵路人辛勤護送旅客平安出行、保障貨物順利運達,用創新推動現代化鐵路建設飛馳向前,也以奉獻為群眾鋪就致富的希望之路。以“最美鐵路人”為榜樣,為民服務永不停歇,創新安全互促互進,就一定能在建設現代化鐵路強國的道路上,續寫新的奮斗故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用腳步和忠誠守護雪域天路
如果說青藏鐵路是中國鐵路史上的奇跡,他就是為鋼鐵天路延續傳奇的錚錚鐵骨——執著堅韌,不懼風霜,默默堅守在荒無人煙的雪域高原。[詳細] -
堅守“世界鐵路之巔”的衛士
高海拔伴隨著高挑戰,沱沱河站派出所民警時刻面臨著嚴寒多變的氣候和高原疾病的考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喘不上氣,已經成為大家習以為常的生活體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