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農業發展質量持續提高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
圖為柴達木盆地內種植的枸杞。孫睿 攝
記者29日從青海省海西州政府獲悉,今年以來,青海省海西州采取多項措施,使柴達木盆地農牧業發展呈現平穩向好態勢,預計全年一產增加值同比增長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
青海省海西州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州域主體是素有中國“聚寶盆”美譽的柴達木盆地,面積約26.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和礦產資源富集區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防風固沙生態功能區。
圖為柴達木盆地內種植的藜麥。孫睿 攝
據介紹,今年以來,海西全州種植農作物103.4萬畝,同比增長15.5%,其中糧食、油料作物和飼草種植面積分別達37.68萬畝、6.17萬畝、10萬畝,同比增長36.5%、21.9%、110.5%。成功試種金絲皇菊、羊肚菌等新特作物,農作物種植結構不斷優化。建成德令哈萬畝飼草種植基地和格爾木、德令哈、天峻10萬頭(羽)生豬、牦牛藏羊、草原雞養殖基地。蔬菜種植2.55萬畝。全州生豬、能繁母豬存欄2.53萬頭、0.41萬頭,生豬出欄1.55萬頭,預計蔬菜、肉類產量達6.6萬噸、3.64萬噸,有力保障了糧食安全。
目前,全州31家企業和合作社認證有機枸杞12.9萬畝,已建成全國最大的有機枸杞種植生產基地,鞏固了柴達木枸杞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級出口枸杞質量安全示范區等創建成果,38.8萬畝“兩減”項目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30%以上。同時新增茶卡羊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牦牛藏羊原產地追溯體系實現全覆蓋。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農產品合格率達99%。
與此同時,海西州依托都蘭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重點園區,推進“種養加、產供銷”全產業鏈發展,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58%,生產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通過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高標準農田等項目,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基地+農牧民”等聯結模式;全面啟動特色農產品暨柴達木枸杞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打造神奇柴達木區域公用品牌,柴達木枸杞入選“中國100個受歐盟保護地理標志名錄”,品牌價值達88億元。
此外,海西州加快4個省級示范試點村(場)建設,完成致富帶頭人、創新創業新青年、特聘農技員等培訓1022人。全州295個環境綜合整治村莊實現環境綜合整治全覆蓋,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系覆蓋率100%。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牧民補助獎勵等各類資金3.6億元,多渠道增加農牧民轉移性收入,調動積極性全力穩定糧食生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78個農產品獲國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12日,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近日,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縣雪多牦牛、同仁縣青稞、尖扎縣山羊、蕎麥、湟源縣牦牛肉等10個農產品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專家委員會評審。[詳細] -
黑青稞變身“金種子” 青海藏區農業搭上“快車道”
25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與青海漢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訂單農業種植收購協議,使黑青稞變身“金種子” ,青海藏區農業也搭上“快車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