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牛糞加工成走俏燃料 四川壤塘牧民走出致富新路
工人對牛糞進行加工。 壤塘融媒體供圖
8月的壤塘草原正是肥沃之季,在距離縣城30公里的尕多邢木達草原上,牧民們將當天的鮮牛糞運送到鄰鎮的四川阿壩州壤塘縣游牧人有機燃料有限責任公司,這些牛糞加工后將被輸送外地。
“月收入大概在2萬余元,現在周邊的企業和群眾對燃料的需求很大,正為供不應求想法子呢!”牧民出身的公司負責人桑登對未來的發展前景信心滿滿。
桑登出生在尕多鄉熱布卡村一個貧困的牧民家庭,自小在牧場上長大。“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活的壓力早早就落在了他肩上,打零工、做小工……凡是靠體力的“活路”他幾乎都做過。
“我想做一個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作。”以往的經驗讓桑登發現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容易被替代,他冒出了做生活必需品的想法。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在甘孜州有一家羊糞加工公司,“變廢為寶”成為當地流傳的佳話,他立即打起了自己牧場牛糞的注意。
工人在拾撿牛糞。 壤塘融媒體供圖
“這種技術能讓羊糞在80至100攝氏度條件下,經過8到10小時將有機廢棄物分解發酵?!鄙5钦f,“我覺的牛糞也可以”。
但創業總是艱辛的,一袋袋牛糞運進家里實驗下來總是沒能達到他的要求,他發現牛糞的燃點較高,沒有樹枝輔助很難點燃,且容易產生灶灰影響家里的環境衛生。原本做這項牛糞燃料產品就是為了迎合當下人們對環保的追求,讓人們既能取暖又能降低對樹木的砍伐。
牛糞加成燃料產品。 壤塘融媒體供圖
桑登并不氣餒,又開始一遍遍的做實驗,終于弄懂了如何分解牛糞中的廢棄物,又加入木匠廢棄的碎木料,通過自然風干,終于得到了合格燃料。
“現在我只要搓一搓就知道牛糞中的廢棄物被分離干凈沒有?!鄙5钦f,壤塘的牧民本來就有當牛糞為燃料的習慣,但沒有經過提煉的牛糞不僅煙大、灰多,而且燃燒極快。通過他的加工出來的牛糞,經過分離、捏形、暴曬、風干等多個工序后,燃燒時間不僅延長了一倍多,還極大的降低了灶灰的產生。
工人對牛糞進行加工。 壤塘融媒體供圖
桑登還將柏樹、糌粑等融合進牛糞中,加工出了藏香、香料等多種不同的產品。桑登還給自家的有機燃料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桑家牛糞”,并與2020年6月注冊公司,正式生產有機燃料。
“我身體不好不能到牧場上放牛,以前就只能守家,現在到這里來工作,包吃每天能掙150元?!蹦杲?0歲的柔基卓瑪是壤塘縣游牧人有機燃料有限責任公司里的一名“牧民工人”。她說,和她一樣在這里打工的老人有10余個,來訂燃料的人很多,跟著桑登干自己也有信心。
“我現在就想進一步擴大規模,爭取建一個自己的工廠?!彪S著公司的名氣不脛而走,訂單絡繹不絕,桑登也有了新的目標。
據壤塘縣游牧人有機燃料有限責任公司粗略估計,目前該公司已接到3萬余袋的訂單,預計今年可賺到48萬余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藏香里飄出幸福味兒
2010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時輪藏香技藝傳承人馬角瑪創立了時輪藏香制作傳習所,將這項技藝免費傳授給周邊村民,帶動他們脫貧增收,讓一支支藏香飄出改變生活的幸福味兒。[詳細] -
“天路”見證四川阿壩村民生活變遷:“原先走兩天,如今一小時”
從村民出行的方式,到土特產外銷的門路,再到游客壓出的車胎痕……“尚藍天路”正悄然改變著沿途村民的生活,而它所帶來的變遷才剛剛開始。[詳細] -
摘掉貧困帽子 四川省壤塘縣做了啥子
今年2月,包括壤塘縣在內的全省31個縣通過省級脫貧驗收,退出貧困縣序列。根據調查,壤塘縣脫貧工作群眾認可度很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