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建青海玉樹培訓學校里的“藏藝傳承”
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70%的人口從事畜牧業……產業結構單一,制約著曲麻萊縣的發展。但隨著2016年北京援建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的培訓學校“落地生根”,讓當地牧民的生存技能變得豐富。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援建校的培訓項目貼近生活且不乏藏族特色,學員收獲本領的同時實現了藏族手工藝的薪火相傳。
藏服制作班 為牧區培養手藝人
曲麻萊縣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空氣含氧量不足北京的50%,由北京市昌平區援助800萬資金啟動興建的“曲麻萊縣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就坐落在此。
8月13日,北青報記者走進“服務中心”,場院內傳來乒乒乓乓的金屬敲擊聲,陽光下一群藏族小伙正在實操汽修鈑金,而這只是中心的培訓項目之一。中心2016年投用至今,已設置專業21個,如唐卡繪制、手工藝金銀匠、民族廚藝、婚慶主持、挖掘機、裝載機、理發等。曲麻萊縣藏族人口占人口總數的98%,因而部分專業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
中心內有一座“廠房教室”,掛牌“曲麻萊民族服裝制作培訓學校”,面積相當于一座籃球場,高闊的教室內擺放著寬大的臺案和若干臺縫紉機,四周陳列著學員們制作的藏服、藏靴、藏帽、帳篷……風格沉穩、色彩豐富,猶如一件件藏族藝術品。教室內50多名學員全部為藏族人,有人剪裁布料、有人修飾金邊、有人為藏靴納鞋底……六位老師分工指導,有人坐在臺案前為學員一對一示范,有人在教室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中心的才達老師告訴北青報記者,這批學員是中心投用以來藏服班的第四期學員,每期培訓時長為一年。從2016年至今,已有300余名學員從藏服班學成畢業。才達老師談到,曲麻萊縣以牧業為主,民風相對粗獷,藏服制作并非當地人所擅長。他們設置此專業,希望能為牧區培養出更多的手藝人。
為吸引學員 校方免去一切費用
為讓曲麻萊人多學門手藝,校方及當地政府有針對性地推出優惠政策。藏服班的班主任洛松索南介紹說,學員的學費、住宿費、伙食費、材料費全免,縫紉機供學員免費使用,就連剪刀也無須學員自備,只要人能來就好。藏服班每年3月開學,學期一年,每天學習從早8點至下午6點,中午休息2個小時。目前聘請的六位老師,五位來自玉樹州當地,一位來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師生之間基本用藏語交流。
洛松索南還說,從紙上畫圖,到接觸布料、裁剪、縫紉、修金邊……老師會按部就班傳授技藝。為確保教學質量,還會定期出題考試。據北青報記者了解,有一位叫公保多杰的畢業生培訓前靠放牧為生,從藏服班學成后在稱多縣清水河鎮開了一家“曲麻萊縣技校畢業生創業服裝店”,訂單多得每天都得加班加點。
為傳承技藝 放棄高薪去支教
西加今年52歲,來自玉樹藏族自治州的稱多縣,從事藏服制作30多年,祖傳手藝到他已經是第四代。他自己開店做裁縫時,月收入最高能達到4萬元。2016年,西加放棄了收入不菲的營生,來到曲麻萊縣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教授藏服制作,成為了“西加老師”后,月工資穩定在13000元。
為何放棄高薪來到偏遠的曲麻萊“支教”?西加老師坦言,他的妻子是曲麻萊人,因此對這里并不陌生;此外學校的收入相對穩定,還能更廣泛地傳授技藝。在他的心目中,傳道授業帶來的成就感是用高薪買不來的。西加老師談到,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并存,讓藏服產生了較高的經濟價值,便宜的一套三四百元,貴的能到上萬元。藏服貫穿一年四季,在藏族年輕人、老人、孩童中非常普及,因此對于學員來說,就業前景比較明朗。
放牛小伙想開藏服小店
28歲的藏族小伙青梅是曲麻萊縣麻多鄉人,在家中6個孩子中排行第五,初中畢業后靠代放牦牛為生,是曲麻萊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今年年初,他得知縣里的培訓學校可以免費學習各種技能,但學校離家有300多公里,這讓他有些為難。
“就算不當廚師,你學好廚藝,也能為老婆做飯吧;咱們曲麻萊縣地廣人稀,你學會了汽修,以后開車遇到故障也能自己應付不是?”在政府人員多次引導下,青梅決定走進學校,并選擇了藏服制作專業。
為何選擇學裁剪?青梅坦言,因為崇拜藏族的手藝人,同時認為這個專業的前景比較好。今年3月,青梅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學習,因得到老師的“真傳”,通過近半年的實踐,他三四天就能制成一套普通藏服。因心靈手巧、責任心強,他還被選為班長。“待學成畢業后,我希望能在家鄉開一家自己的藏服縫紉鋪。”青梅說。
北京援玉建校 提升牧民技能
玉樹2010年4月14日地震發生后,北京先后派出四批援青干部人才投身玉樹州各項建設,對口支援資金累計30.7億元,實施各類援建項目324個,助力玉樹州12.97萬貧困人口脫貧。
曲麻萊縣位于玉樹藏族自治州北部,屬于典型的高寒氣候,是青海省乃至全國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經濟最落后的縣份之一。北京市昌平區對口支援曲麻萊縣以來,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429萬元,組織實施了16個援建項目,涉及產業發展、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由昌平區支援800萬元啟動建設的“曲麻萊縣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從2016年投用至今,已有1783人學成畢業,就業、創業率達到70%,今年所有專業招生537人。中心的發展,正助力曲麻萊縣的人口由單一勞動型向多元技能型轉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北京累計投入2億多元支援青海玉樹教育
自2010年北京對口支援玉樹,十年間,北京已經派出先后四批、共計176名援青干部人才來到青海玉樹進行支援工作。十年來,北京累計投入對口支援資金30.7億元,實施各類援建項目324個。[詳細] -
青海玉樹“北京班”走出三名州高考第一
北京第四批援青教育團隊領隊、玉樹州教育局副局長劉建新說,“玉樹異地辦學進一步提高了玉樹地方教育發展水平,已經成為玉樹教育、乃至玉樹民生工作一個響亮的品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