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在黃河源頭汛情現場的氣象人
圖為祁緒龍調試觀測設備。劉璐 攝
“小祁不管在哪里,我們都很放心。”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氣象局副局長陳定穩說,這不,他又出現在了黃河源頭汛情服務的現場。
皮膚黝黑,精明能干,青春洋溢,哪有困難就出現在哪里,28歲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氣象局觀測員祁緒龍是單位的“萬精油”。
6月19日,黃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流量達2500立方米每秒,形成黃河2020年第1號洪水,黃河上游防汛形勢趨于嚴峻。據氣候資料分析,6月以來,青海省果洛州平均降雨量達218.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8%,總體偏澇,加上前期冰雪融水及流量持續偏豐的影響,黃河上游流量不斷增大,黃河拉加段防汛壓力不斷增加。
根據防汛需要,祁緒龍第一時間趕赴瑪沁縣拉加鎮瑪爾擋水電站開展實地氣象監測工作,搜集當地最新氣象信息,為各級防汛指揮部提供氣象決策信息。
地處黃河源頭的拉加鎮平均海拔3700米,空氣稀薄,高寒缺氧,區域內交通不便,大部分地區無法滿足氣象觀測站設站條件,氣象站網稀少。為了獲得黃河拉加段上下游氣象水文資料,祁緒龍和同事們需要在水電站大壩附近臨時搭建氣象觀測站。
通往觀測點的道路無法通車,他就和同事們扛著設備,徒步跋涉,半個小時到達觀測點后,開始搭建便攜式自動站。
青藏高原的天氣就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十幾分鐘前還是艷陽高照的好天氣,此時冰雹強降水輪番上陣。為了更早獲取氣象觀測數據,祁緒龍頂著冰雹繼續調試觀測設備,絲毫沒有受到天氣的影響。“現在回想起來,櫻桃大的冰雹砸在身上是真的疼啊。”祁緒龍笑著說。
在臨時觀測點,吃飯成了祁緒龍和同事們最大的問題。每天早上出發去觀測點時,他們都會在藏族老鄉家購買糌粑,帶上水壺。“不遇到陰雨天就是萬幸啊,至少還有熱水喝。”祁緒龍說,晴天的時候他們才能利用太陽能設備燒熱水,如果遇到陰雨天,他們就只能喝涼水。
在瑪爾擋水電站駐守的日子里,祁緒龍絲毫不敢松懈,與同事輪班24小時盯守,密切監視天氣,收集氣象、水文觀測數,遠程與果洛州氣象臺會商拉加鎮天氣情況,并與水文站進行溝通聯系。此外,他還要前往臨河沿岸、地質災害隱患點、山洪災害易發生區等重要區域進行巡查,收集災情,及時向單位報告。
6月22日,黃河拉加段水位海拔高度已漲至3079.12米。聽見屋外淅淅瀝瀝的雨聲,祁緒龍從睡意朦朧中猛地站起來,一把抓起雨衣就向觀測點跑。到達觀測點便開始進行雨量觀測。半小時后,他完成了觀測,第一時間把觀測數據傳回了果洛州氣象臺。從觀測點往回走的路上,他才抹了一把臉,分不清臉上的到底是汗水還是雨水。
祁緒龍和同事們一周的連續跟蹤觀測,獲取了大量一手氣象和水文數據。果洛州氣象臺根據這些數據制作了4期《黃河上游果洛段氣象服務專報》,全州各級氣象部門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84期。
“每次看到水位上漲,我整個人都是緊張的,都會反復核對觀測的數據,保證數據的準確性。”祁緒龍說,不值班的時候心里也放不下觀測數據,沒事也會跟著同事一起到觀測點看看。
隨著拉加鎮雨過天晴,黃河拉加段水位也恢復了正常,陽光灑在小鎮里,暖意洋洋。祁緒龍和同事們也結束了一周的觀測工作。臨走時,當地牧民們拉著他的手說:“太辛苦了,感謝你們日夜的駐守,我們才能睡上安穩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世界海拔最高大氣本底臺:在山巔測量地球溫度
由于掌握了獨特的觀測技能,建站以來,本底臺的觀測員先后有7人(次)奔赴南極開展科學考察,進行臭氧、氣溶膠、地面觀測等科學研究,為中國南極科考作出貢獻。[詳細] -
世界海拔最高探空氣象站的變遷與堅守
近十幾年來,沱沱河氣象站發展實現了飛躍。隨著L波段探空雷達系統和自動站投入業務運行,蘭西拉光纜開通,數據質量和傳輸時效明顯提高。電解水制氫設備的投入,較以前化學制氫安全省力環保很多。[詳細] -
世界海拔最高“探空站”“80后”觀測員:這里無法兒女情長
“孩子的第一個新年,我們兩口子都不能陪他過,一家三口要在三個地方過年。對于孩子,除了不舍更多的是愧疚。”喬冬無奈地說,可是氣象觀測的使命讓他無法有過多的兒女情長,必須要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