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公路為雪山小村帶來希望
盛夏的川西高原郁郁蔥蔥。一條串起溫泉、草原、湖泊、寺廟等景點的“旅游公路”施工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看著一輛輛壓路機從自家門前駛過,48歲的村民洛嘎心情非常好。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茶洛鄉尼戈村是一個被雪山環繞的小村莊,過去主要依靠傳統畜牧業,經濟收入方式單一。近些年,附近“稻城亞丁”等地旅游業飛速發展,讓尼戈村的村民們十分羨慕。
“其實我們家鄉的景色也非常優美,吃虧在道路交通不便。”洛嘎告訴記者。直到一年前,尼戈村的出行還僅靠一條坑坑洼洼、雨季泥濘的鄉村道路苦苦支撐,嚴重制約了周邊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近年來,川藏線引領沿線地區的“毛細血管”不斷完善。2019年2月,施工單位中鐵八局三公司進駐尼戈村,準備修建道路。
巴塘措普溝景區基礎設施旅游公路工程項目總工程師鄭斌告訴記者,過去從茶洛鄉到章德草原等核心景區需要近2個小時的顛簸,惡劣的路況使許多前來此處的游客與投資商卻步,發展旅游經濟顯得十分無力。“路修通以后,這段路程時間會縮短到約半小時。”
開辟這樣一條雪域新通道并不容易。一年前,測量施工人員初進這片“荒蕪之地”時,忍受低壓缺氧、踏過崎嶇道路、克服多變氣象,灑下了大把汗水。
施工人員介紹,措普溝生態系統脆弱,為了保護自然環境,施工項目部沒有選擇冒進,而是審慎安排施工計劃與技術方案。
為防止現場揚塵給當地老百姓以及植物造成影響,項目部配備了灑水車,每天在施工現場灑水。除此之外,大到施工棄土、廢棄混凝土,小到瀝青鋪設產生的廢料,項目部采取工完料盡、場地整潔的作業方針,最大限度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曾經大山深處一條顛簸的“黃泥路”,眼看著即將成為平坦的旅游“觀光路”。村民曲措告訴記者,小時候她陪母親上山放牛,天不亮就要起床,帶上一天的干糧,在泥濘的小路上要步行近8小時。路修好后,就可以騎上電瓶車跟著牛群,“路通了以后不必再那樣辛苦。”
曲措說,家鄉的景色宛如仙境,她一直想邀請大學里交的朋友來看看。隨著公路馬上貫通,這個愿望就快要實現了。
尼戈村的變化也是當地旅游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記者了解到,旅游產業是甘孜州重要的支柱產業,近年來甘孜州持續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天塹變通途,一條條通村公路的建成打通了老鄉們的“致富路”,2019年進州游客達3300余萬人次,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我們巴塘也是從四川進入西藏的最后一站,希望有更多的人來我家鄉看看。”曲措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產業旺,脫貧增收有保障
近年來,巴塘、得榮等縣通過成都市雙流區、青羊區等對口援建,產業逐漸興旺,帶動當地群眾穩定增收。[詳細] -
四川省巴塘縣入選甘孜州“最美縣城”
近日,四川省甘孜州“最美縣城、最美鄉鎮、最美村寨”名單出爐,巴塘縣入選“最美縣城”,巴塘縣措拉鎮入選“最美鄉鎮”,巴塘縣黨巴鄉黨巴村、夏邛鎮架炮頂村入選“最美村寨”。[詳細] -
發揮學科專業優勢 助推巴塘產業脫貧
巴塘縣竹巴龍鄉水磨溝村和列布西村是西華大學的定點幫扶村。學校發揮學科專業優勢,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精準施策,輸血與造血、扶貧與扶智相結合,通過產業扶持、旅游規劃、人才培訓等舉措,成效顯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