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無垃圾:美麗環境造就甘肅涉藏州縣群眾的“健康銀行”
在青藏高原的東北緣,一場由“全域無垃圾”行動引發的“環境革命”正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各個角落深入開展,由此造就的美麗環境已成為雪域高原兒女取之不盡的“健康銀行”。
貢保加從沒想過生活能變成今天的模樣。十多年前,他還在草原深處游牧,一家人從“冬窩子”走到“夏窩子”,人與牛馬共居,生活環境惡劣。“那時候住氈房里,一年洗不了幾次澡,夏天還能去河邊,冬天河水結冰,就只能忍著了。”貢保加說。
粗糲的生活環境注定了牧民們無法保持干凈良好的衛生習慣,甘南州牧民一直飽受“包蟲病”、布魯氏桿菌病等疾病的困擾。戰勝這些“高原病”“游牧病”,成了甘南州群眾脫貧奔小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雨后清晨的扎尕那云霧繚繞。(資料圖片)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改變衛生習慣,就要從改變生活習慣著手。貢保加一家人從草原上搬到了甘南州碌曲縣尕海鎮一個叫尕秀村的牧民搬遷點后,徹底擺脫了游牧之苦。但是,千百年來的衛生習慣就像草原上屹立的雪山,并不會輕易消亡。
在尕秀村里,很多牧民還保留著游牧時的衛生習慣,門前垃圾亂堆亂放,院內牛、馬、人同住,土路兩旁堆滿牲畜糞便,路上塵土飛揚。雖然政府統一修建的藏式院落整齊漂亮,但是臟亂的環境使得過路的游客不愿意停下車來看一看。
2015年,甘南州開始倡導“全域無垃圾”。在全州4萬多平方公里的草原上實行“環境革命”,要求“視線內無垃圾”,并制定了幾十項環境整治及生活習俗改革的標準,從草原、道路一直治理到灶臺、炕頭。
貢保加的村子也迎來了巨大的改變。在尕秀村,一場以人畜分離、衛生整治為先導的美麗鄉村建設拉開帷幕。村道上的牛馬糞便得到清理,土路鋪上了青石板。村莊供排水、垃圾收集、公共廁所都得到改造升級。
“環境革命”為甘南州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健康紅利和發展福音。目前,“包蟲病”等牧區常見病的發病率已大大降低。甘南州人均壽命也大大提高,2018年達到66歲,而在1949年,人均壽命只有34歲。“現在冬天我也經常洗澡,家里開了‘藏家樂’,我們要把房子收拾得更干凈,這樣才會有游客來入住。”2019年,貢保加家旅游收入近11萬元。
記者了解到,健康狀況一直是影響甘南牧區群眾脫貧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的傳統生活方式導致牧區一些群眾健康理念不正確,各種疾病多發高發。經過“環境革命”,甘南州在4.5萬平方公里的青山綠水大草原上實現了“全域無垃圾”目標,在打造美麗環境的同時,也為群眾建設了一個取之不盡的“健康銀行”。
截至目前,甘南州共治理鼠害草原1573.5萬畝、流動沙丘3.55萬畝、沙化草地10.69萬畝、退化草原116萬畝,使得生態環境進一步得到修復,綠色植被覆蓋率達到95%以上。“環境變了,人心也變了。美的生態激發了群眾追求幸福的動力。”甘南州州長趙凌云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環境革命”使牧民獲得更多幸福感
2018年,投入31.3億元,建設300個生態文明小康村。全州通過“環境革命”和生態扶貧,實現穩定脫貧9740戶、4.14萬人,占近3年脫貧總人口的48%。[詳細] -
開展“環境革命” 推動綠色發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推動了甘南州社會經濟各方面的發展:今年引進招商企業55個,總投資額53.53億元;1—7月,接待游客804萬人次,同比增長12%,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0億元,同比增長18%……[詳細] -
甘肅省甘南州“綠色嬗變”:昔日牧村變藏寨引游人
2015年,在被列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錄后,甘南州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環境革命”,僅用兩年多時間就在4.5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實現了“視線之內無垃圾”。如今環境變好了,當地旅游愈發火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