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應急帳篷到健康驛站——村醫青才一家的堅守
青才在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仲達鄉電達村的藏醫診所為患者把脈(4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浡 攝
清幽的山谷里流水潺潺,陽光灑在草地上發出柔和的光,順著小河逆流而上,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莊坐落在山谷深處,村子里有一排白色的帳篷,帳篷旁邊就是村醫青才家的藏醫診所。
這家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仲達鄉電達村的藏醫診所,在整個地區十分出名,77歲的青才和兒子們的醫德醫術有口皆碑,白帳篷就是為慕名前來就診的患者所搭建的臨時住所。
“他們都是從外地來的,家里實在不夠住。”青才老人的四兒子索南求軍很自豪,診所是自家修的,下面看病上面住人,病人一傳十,十傳百,每天都有三四十人前來就診,全家人幾乎沒有休息的時候。
年過六旬的賈文斌身患胃病多年,“看了快三年時間,錢花了好幾萬都沒效果。”賈文斌說,“后來聽說玉樹有個青才大夫治胃病特別厲害,我們就過來了。”來到青才的診所后,青才大兒子羅松旦增通過按摩輔助藥物治療,很快讓賈文斌的胃病得到緩解,“多虧了羅松大夫,我現在已經好多了,他們只收一個藥材錢,別的多一分都不要,真是好人啊!”
作為已有七代傳承的藏醫世家,青才家的后代從小就被教育,要有懸壺救世的醫德。“要幫助有困難的人。”索南求軍說,從小父親就為他們樹立了醫者榜樣。
在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仲達鄉電達村的藏醫診所,青才(中)為學生講解藥材知識(2018年9月11日攝)。 新華社發
2010年玉樹突發7.1級地震,距離震中結古鎮僅一山之隔的電達村也遭到了巨大破壞。時年67歲的青才老人,在地震發生后,不顧自己年邁的身體,不去搶救自家財產,帶著兩個兒子一心撲在救人上,讓100多名村民得到了救治。
地震把青才家的診所變成了廢墟,一頂頂應急帳篷變成了青才老人治病救人的“戰場”。地震后,診所重建,兒子們成了診所當家人。
“平時主要是大哥和三哥負責看病,我負責后勤。”索南求軍說,“父親年紀大了,我們要把責任負起來。”
2013年,二兒子仲達索陽建議,兄弟們免費為本村鄉親看病,得到了老父親的大力支持。仲達索陽說,從這一年起,家里的成年勞動力挖蟲草、做生意賺錢維持診所運行,他們七年間投入了一百多萬元錢,為18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建起了免費的“健康驛站”。
來診所看病的每個村民都有一個健康檔案,并不斷更新管理,羅松旦增和弟弟們會根據每個人的檔案給出最合適的健康建議,盡量讓每一位村民都能保持健康。
現在,診所已將免費范圍擴大到臨近的村子和2個寺院,每天前來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幽靜的小村莊也變得熱鬧起來。
“地震后國家各方力量前來支援,這些年日子越來越好,我們兄弟幾個都愿意在能力范圍之內,把這個小診所維持得久一些,幫助更多的人。”仲達索陽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玉樹:傳統藏醫藥融合現代診療技術煥發新活力
治未病科住院醫師美朵永增說,先把脈,再運用現代西醫的體質分析儀,最后根據綜合診斷,讓患者在對應的環境中接受個性化診療、養生服務,達到人體功能平衡。[詳細] -
高原巡診,為藏族群眾送健康
帶隊領導介紹,“同心·共鑄中國心”系列活動已開展11年,軍隊醫療專家連續多年參與,因為他們吃苦耐勞、樂于奉獻,通常都是義務巡診的主力,為不少艱苦邊遠地區的群眾送去健康。[詳細] -
北京援青“好曼巴”:三年留下“高原紅”
從海拔幾十米的首都北京,登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200米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劉云軍說,高原反應并不是讓他最頭疼的事,而一份“見面禮”——69份病退、調離報告,令他匪夷所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