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理縣共建“試驗園” 篩選果蔬新品種
3月20日,四川省阿壩州理縣木卡鄉木卡村,村民楊東軍和妻子在自家的“試驗園”里管理果樹。幾年前,楊東軍拿出家里最好的6畝多向陽地作“試驗園”,為全縣試種水果、蔬菜新品種。
理縣地處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大多村落處于高半山上。該縣將生態農業作為基礎性產業發展的同時,引導部分村民出土地,政府農科部門出技術、引進新品種,合作共建“試驗園”,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同時降低村民盲目跟風栽種果蔬的風險。
記者看到,除了蔬菜,“試驗園”里還種有車厘子、摩爾多瓦葡萄、蘋果梨等數十個品種的果樹。
“共建‘試驗園’,能試種到最新的果蔬品種,學到更好的種植和管理技術,對提高果蔬畝產值很有幫助。”楊東軍說,以前他的果樹種植水平并不高,現在種、修、剪、管樣樣在行,“現在種果蔬一塊地畝產值達2萬元以上。”楊東軍告訴記者,6年時間,他的“試驗園”共引進果蔬新品種230余個、果蔬種植新技術20余項,已篩選出適合理縣栽種的果蔬新品種10多個。
受益的還有不少脫貧戶。薛城鎮水塘村脫貧戶王宏偉在李子樹下套種的海椒,就是楊東軍“試驗園”試種成功的新品種。“套種一畝海椒,至少能增收5000元。”王宏偉告訴記者。
“目前,理縣共建有10多個‘試驗園’。”理縣科技和農業畜牧水務局副局長楊鳳軍說。理縣4月至11月基本都有特色水果、蔬菜上市,逐漸成為成都、重慶等城市的“菜籃子”“果園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高原村寨村民吃上家門口種的果蔬
下龍古村海拔3700米以上,屬于半農半牧區,受自然條件制約,村民一年四季很難吃到新鮮蔬菜。“只能從甘孜州以外調運,價格高,口感也不好。”村第一書記李衛說。[詳細] -
蔬菜情緣,“受寵”的高原蘿卜
楊帆舉例,自家的蘿卜經農業農村部相關測定,維生素C含量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97%,糖度也屬全國前列,是港澳市場上的“寵兒”。“今年7月底至10月底,光蘿卜就累計供澳門市場50多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