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顯示:長江、黃河、瀾滄江水源水質持續十二年達優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12日向中新社記者透露,監測顯示,2019年長江、黃河、瀾滄江境內水質優良率均為100%,至此,從2007年以來,上述中國三大河流水源水質已持續十二年達優。
2018年10月14日在青海省瑪多縣拍攝的雪后黃河源頭的湖泊在藍天的照映下,如同寶石一般。中新社記者 孫睿 攝
地處三江源頭的青海河流湖泊眾多,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518條,常年水面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共242個。該省南部三江源區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被稱“中華水塔”,是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其生態地位獨特而無可替代。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介紹,2019年,青海統籌推進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復、水污染防治,積極構建上下游齊治、干支流共治、左右岸同治大保護大治理格局,并利用中央水專項、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補償和省級水專項資金,實施長江、黃河干流、青海湖和湟水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工程。
在水污染防治重點工作推進方面,針對青海省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改造、禁養區畜禽養殖場搬遷等工作,青海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相關部門,實施約談督辦、現場檢查等措施,推動了問題的解決。目前,13個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中,11個已完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全省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更新改造完成率達98.5%。
在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方面,青海在開展全省鄉鎮級及重點村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調查成果的基礎上,依托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項目資金,開展了項目區地、縣、鄉、村四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與管理全覆蓋試點工作,部署全省“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工作。目前已建成37個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了重點流域、重點湖庫自動連續監測。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表示,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列入國家考核的19個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4.7%,其中長江、黃河、瀾滄江境內水質優良率均為100%。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黃河發源地青海“多管齊下”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青海省是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發源地,貢獻了黃河36.8%的水量。記者13日從青海省水利部門獲悉,該省正多管齊下,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詳細] -
中國三大河流水源干流連續十年水質達優
青海省境內長江干流、黃河干流、瀾滄江干流、黑河流域及內流河水質為優良。而從十年來發布的《青海省環境狀況公報》可以看出,長江、黃河、瀾滄江干流的河水水質已連續十年為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