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牧羊者說
甘肅省天祝縣祁連鎮岔山村西溝河組是一個傳統的牧業村,西溝河的徑流從村里緩緩流過。
隆冬時節,來到這個背靠祁連山的小山村,家家戶戶羊圈緊閉不見牧羊人。此時的村民張福家里熱鬧非凡:切菜、翻炒、油炸……各種聲響交織在一起。
推門進去記者發現,這里正在進行“廚師培訓”,來自蘭州的廚師正在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做出可口佳肴。大家都說,學會了做飯來年要開“農家樂”。
“這里曾是全縣最貧困的村莊之一?!贝妩h支部書記姬光學介紹說,“人多地少,收入普遍比較低,最典型的是家家戶戶都住著破舊的房子,沒錢翻修?!?/p>
精準扶貧以來,村里的變化非常大。張福說,最明顯的就是房子新了,“政府給我們每戶補貼7.8萬元到9萬元,幫助我們蓋房子。”
房子新了,兜里還得有錢。在幫扶干部的指導下,全村每戶申請了精準扶貧貸款5萬元大力發展傳統養殖業。經過幾年培育,戶均收入10萬元左右,脫掉了貧困的帽子。
而現在,農牧民為何要放棄養殖業這個優勢產業進軍“農家樂”呢?
祁連鎮黨委書記馮生瑞道出了原委,“大家養羊積極性高是因為村里有7000多畝草蓄平衡草場。但隨著經濟效益越來越好,羊群數量不斷增加,無疑加重了草場的承載量?!?/p>
牧民孟抓興說,過度放牧的后果是草場來不及生長,上游土地掛不住水,西溝河的水量越來越小。為此,2019年,岔山村召開兩次群眾知情會,干部向群眾詳細宣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及向大自然過度索取的后果。
會議結果讓鎮長魏大林喜出望外,“群眾非常擁護保護生態的決定,并且一致同意,打破草場以往‘大鍋飯’的利用方式,每戶飼養羊存欄在150只左右,有序放牧。”
記者在各家各戶入戶時發現,絕大多數農牧民的羊群數量都控制在150只左右。
牛羊數量下降后,群眾的收入和發展怎么辦?西溝河組生態環境優美,毗鄰冰溝河大景區,每年夏天來此休閑避暑的游客絡繹不絕。村里絕大多數群眾都有發展“農家樂”的意愿,這才有了家家戶戶學習炒菜做飯的一幕。
吳生成是牧羊的“老把式”。他告訴記者,放羊絕非長久之計。“學個手藝,收入上去了,還不破壞環境?!?/p>
“將來我們發展的方向一定是生態旅游。”馮生瑞表示,力爭通過兩三年時間,讓生態旅游成為支撐農牧民收入的“主力軍”,從而達到增收和保護環境的雙重目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藏鄉處處煥新顏
“團結是不變的初心,幸福是永遠的追隨,養育白云般的牛羊,生長七彩的藜麥,和諧融入鍋莊舞中,感恩唱在酒曲歌里,喜迎藏鄉美好的明天,千年華銳走向新的時代……” [詳細] -
【脫貧攻堅奔小康】“法治扶貧”的甘肅天祝實踐
2018年底,全縣貧困村減少到14個,貧困人口下降到2907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79%,2019年計劃整縣脫貧摘帽。[詳細] -
甘肅天祝高海拔氣候冷涼 村民“下山入川”種菌熱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實施“下山入川”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移民農戶在家門口從事食用菌生產和加工工作?!薄 〗衲?,陶延珠擴大規模管理1個大棚,他從菌業公司購入培養好的菌棒,單價3.5元,自己掏1.5元,剩余由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