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西藏定日6.8級地震發生第2日,我們就在定日縣長所鄉嘎旦村采訪到了駐村第一書記吳奇洵,不高的個子,堅毅的眼神,清晰的邏輯,在許多人當時還處于地震后的“慌亂”之時,她給人一種放心、踏實和堅定的感覺。
圖為定日縣長所鄉嘎旦村駐村第一書記吳奇洵(攝于1月8日) 攝影:趙振宇
“地震發生時天還沒有完全亮,我們三個住在村委會的女干部第一時間跑到了村里,說實話我們都非常害怕,雖然我是其中年齡最大的,但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面。”目光所及,村中的許多房屋都已經坍塌,29歲的吳奇洵和其他兩名女干部在趕往村中的必經之處徒手救援出7名被困在廢墟下的群眾,直到專業救援力量趕來。
“說實話依靠我們3個女生的力量能夠救出來的群眾都是被埋較淺的,最讓我們絕望的瞬間是兩個小孩子被壓在了二層樓的最下面,還有一位老奶奶也被壓在了廢墟的最底部。我們反復尋找但根本找不到,突然之間有一位穿著迷彩服的同志過來了,我們看到他真的心里面特別開心,一下子就感覺像看到了救星一樣。”這位解放軍戰士是探親回家恰巧路過,卻為吳奇洵增加了救援的信心,他告訴吳奇洵,不要著急,我們能徒手扒多少就扒多少,大部隊在后面,馬上趕到。
“救援的事情交給我們,你們先去做人數統計,牛羊和財產等通通不要管。”地震發生后的第一時間,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攜帶專業工具第一個趕來,雖然吳奇洵在慌亂中沒有記清他們的番號,但是部隊領導的話讓他們在慌亂中理清了救援思路。
圖為中國安能救援在嘎旦村參與救援及災后安置(攝于1月8日)攝影:趙振宇
“地震發生的當天晚上真的非常冷,還好我們旁邊有一個陽光棚,我們將受災群眾集中在這里居住。那天晚上我真的一晚上沒敢合眼,這么多人集中居住在這里,出現一點點小問題都是大問題。”吳奇洵回憶著地震當晚的情況。在陽光棚內,有一位老人由于地震受到驚嚇晚上一直在做噩夢,時不時發出尖叫的聲音。為了讓老人平穩情緒,她們一直陪著她,安慰她。
圖為嘎旦村黨群服務中心(攝于1月8日) 攝影:趙振宇
圖為嘎旦村受災村民正在相互幫助搭建安置帳篷(攝于1月8日) 攝影:趙振宇
圖為嘎旦村受災村民已住上活動板房(攝于1月14日)
“我很喜歡‘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話。我本身是貴州人,我知道貧窮的地方是什么樣子;我的大學是在上海讀的,我知道繁華的地方是什么樣子;因為一個機緣巧合我來到了西藏,我很想為這邊做些什么。以前沒有做到或者做得不夠好是因為沒有機會,現在有這樣的機會,有這樣的情況,讓我能夠去踐行自己的信條,讓我覺得我這二三十年不是白過的。以前如果大多是積累,現在是我真正發揮作用的時候了。”吳奇洵說。(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趙振宇 旦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