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兩路”共鑄 心向北京】兩路將通向哪里?

      發布時間: 2024-12-16 10:52:00 來源: 中國西藏網

        對于五千多年的中國文明史來說,4年零8個多月顯得尤為短暫;

        對于543.68萬公里的公路總里程來說,4360公里也許不算漫長。

        但若將鏡頭拉回70年前,拉薩城在初冬迎來一場注定會被載入史冊的慶祝典禮,人們便會從那歡欣鼓舞的景象中認識到這些數字所代表的重要意義。12月25日這天,布達拉宮前數萬名各族群眾載歌載舞,將鮮花和一條條潔白的哈達獻給筑路勇士們,汽車有史以來第一次開進了拉薩城,結束了西藏幾千年來不通公路、沒有汽車的歷史。

        毛澤東主席特為題詞:“慶祝康藏、青藏兩公路的通車,鞏固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建設祖國!”

        就在3個多月前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新中國領導人第一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概念。毛澤東主席在致開幕詞時宣布:準備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

        彼時,兩路猶如一雙有力的臂膀,將雪域高原與祖國大家庭緊緊連在一起,未來發展之路從未如此豁然而堅定。


      圖為扎墨公路嘎隆拉隧道 攝影:陸江

        (一)

        “不怕困難不怕險阻,管你崇山峻嶺、雪山草地,我們可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沒有人民解放軍通不過的道路。”

        “我是走路到的西藏。”

        “我也是。”

        “我是十八軍的!”

        “我也是十八軍的!”

        “我是十八軍五十三師。”

        “我也是。”

        “彭家英!她是我們的班長!我們的老班長!”

        當95歲的女兵閆家琪與96歲的老班長彭家英時隔74年再相遇時,同為首批進藏女兵的兩位老人熱淚盈眶,緊緊擁抱在一起。

        “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鋼,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兩位老人互敬軍禮,手挽手唱起《歌唱二郎山》,仿佛回到了那段并肩戰斗的崢嶸歲月。

        沼澤、凍土、雪崩、塌方,

        鐵鑿、鋸子、鏟子、鋼釬,

        代餐粉、吃野菜、喝雪水,

        氣候惡劣、地勢險峻、技術落后、工具原始、后勤補給不足……這是筑路戰士們曾經的集體記憶。在沒有參與修筑川藏、青藏公路之前,對絕大多數人而言,西藏只是一個遙遠的地理概念,如今,數不清的重重障礙橫亙眼前,一切都如此真實而殘酷。

        祖國需要、邊疆建設需要、各族同胞需要,英勇頑強的戰士們沒有退縮半步,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征途,并以強烈的愛國激情與建設熱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把因艱難險阻所激發出的巨大精神力量轉化為創造筑路奇跡的強大動力,勝利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

        若把這一人類筑路史上的奇跡濃縮為一卷長長的膠片,定格的無數瞬間,都記錄著他們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人民的無限熱愛,懷著粉碎西方勢力企圖策動“西藏獨立”陰謀的決心,將汗水、青春、熱血乃至生命奉獻在雪域高原的人生特寫。

        記憶中,是在十八軍進軍西藏動員大會上,張國華軍長“背女進藏”的義無反顧;慕生忠將軍以“愿死在戰斗崗位上”的信念帶領筑路大軍攻克昆侖天險;為打通雀兒山而光榮犧牲的張福林戰士曾在日記中寫下“祖國需要我,步兵變工兵”,口袋里的四元五角錢是他此生上交的最后一筆黨費;曾經的“駝娃子”“駱駝客”在完成運輸物資進藏任務后,成為沖鋒在前的修路民工;還有身殘志堅的“千錘英雄”楊海銀、“渡江英雄”李文炎……

        記憶中,是叮叮當當的開鑿聲響徹天際,一錘一錘地打、一鏟一鏟地挖,是一位位筑路英雄、一件件感人事跡、一處處標語口號……

        如今,當年風華正茂的青年已滿頭銀發、步履微顫,但只要聊起西藏,他們眼里就有了光。也許正如作家高平說的那樣,“我把青春獻給了西藏,西藏也給了我永久的青春。”

        不變的是,“兩路”精神跨越70年時空仍在回響、依然滾燙。作為公路建設的延續和保障,在養護路工人的集體記憶中,是從小跟著父母在工地上鋪沙、補油,是車輛汽笛聲和行駛而過的風嘯聲,是日復一日的酷暑嚴寒,是雨雪風沙烈日、辛勞枯燥孤寂,是父輩們養護作業用的手扶拖拉機已被機械化設備替代,是憑著“他們都能堅持,我也能”的信念堅守崗位奉獻、一生一世一件事。

        他們的話如此樸實,“我就想好好把這條路養好,保障公路的暢通。”“苦也要干!苦盡甘來!”“我家幾代人都修公路、熱愛公路,這是責任,也是生活。”“只要路面暢通,我就感覺心里都是亮的。”

        70年來,在公路改造、整治和養護過程中,一代代交通人秉持前輩開拓者的精神,以“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忠誠、使命與擔當,讓獨屬“天路”的風景耀眼鮮亮。

        (二)

        “這兩條公路修成,表現了我們各族人民親密團結的偉大力量;通過這兩條公路將使我們藏族人民和全國各兄弟民族更加團結;同時也為我們在各兄弟民族的支持和幫助下建設繁榮幸福的生活,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增加了勝利的信心。”

        據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計算,僅修筑康藏公路,“除去參加筑路的人民解放軍的給養被服等項,建設這條路的費用,如果折合成五千元(舊幣)一張的人民幣,每行一張,排成九行,可以從北京的天安門,一直到拉薩的布達拉宮……”彼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國家經濟極其困難的時刻,黨中央毅然作出了進軍西藏、修筑進藏公路的戰略決策。

        “為了幫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難,努力筑路。”筑路大軍克服萬難的勇氣和士氣被鼓舞起來了。

        天叫“囊木”,地叫“薩”,天上星星叫“嘎瑪”……行軍路上,大家捧著紙張粗糙的課本學藏文,他們尊重藏族群眾的風俗和信仰,即使斷炊斷糧也絕不拿群眾的糧食,他們將藏族民工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送醫送藥、關心幫助、傳授技能……解放軍模范執行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和群眾路線,徹底轉變了藏族群眾對進藏軍隊的傳統印象,獲得了百姓的衷心愛戴與擁護,被親切地稱為“金珠瑪米”。

        “哈達不要多,只要一條潔白的就行;朋友不要多,只要結識一個解放軍就好。”這首當時廣為傳頌的民歌,道出了群眾對“藏族人民的知心人”的深厚感情。各族群眾克服重重困難,與解放軍并肩攜手,修路架橋,支援解放軍進藏的運輸模范曲梅巴珍,認定解放軍是天底下最好的人,頂風冒雪、日夜不息趕著牦牛為其運送糧食物資。加之當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廣泛物資支援,讓綿亙的鑿艱越險之路始終交織著各民族守望相助、團結奮斗的深厚情誼與澎湃力量,亦如70年來的發展之路,因沁潤著民族團結之力,始終一往無前。

        “……巍巍高原,兩路貫通。北京拉薩,緊密相連。兄弟情誼,親密無間……”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碑文上,永久銘刻著那段軍民一家、團結奮斗的歲月。

        “戰風雪,斗嚴寒,常年戰斗在青藏線,各族兄弟團結緊,我們是高原護路人……”《青藏公路之歌》仍在一代代傳唱,一唱就是一輩子。

        (三)

        “……在他們看來,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當艱苦和困難被克服以后,勝利和光榮就來迎接他們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矢志奮斗的夢想。戰士們曾多么滿懷憧憬與期許,他們深深知道,打通進藏的交通“大動脈”,將會帶來何等翻天覆地的變革;只要筑起“天路”,關山阻隔再也無法擋住發展的步伐。

        于是,一場關于夢想的傳遞,一場跨越70年仍澎湃不已的壯志情懷的接力就此開啟。一代又一代、千千萬萬的建設者們正是靠著先輩們精神的鼓舞,追隨著他們的腳步,奮斗不息,讓夢想一步步變為現實。

        川藏、青藏主干公路全線通車以后,為保障公路暢通、改善行車條件,多次進行了改擴建,公路建設者和科研工作者攻克了多年凍土公路、橋梁建設和養護等多項技術難題,實現了川藏、青藏公路全部黑色化;西藏公路通車里程達12.33萬公里,全國最后一個未通公路的縣城墨脫縣、全區最后一個未通公路的鄉鎮甘登鄉通了公路;截至2023年底,西藏全區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9.3萬公里,具備條件的鄉鎮、行政村公路通車率均為100%;青藏鐵路的通車,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圓了中國人期待百年的西藏鐵路夢;拉薩至日喀則鐵路(拉日鐵路)的開通運營,使得從拉薩至日喀則全程只需3小時,極大地改善了沿線居民的出行條件;經過一代代航空建設者接續奮斗,“世界屋脊”之上終于架起了聯通世界的“空中金橋”……

        闊步邁入新時代,涵蓋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極大地促進了兩路沿線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經濟文化繁榮、生態環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

        未來已來!

        未來可期!

        (四)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晨羲載曜,萬物咸睹。

        自十余萬筑路勇士在“世界屋脊”創造了人類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跡,至今已有70年;自1954年新中國領導人第一次提出“四個現代化”起,至今已有70年。時代不同,人物不同,故事不同,但精神內核從未改變。雪域高原上逶迤向前伸展的川藏、青藏公路,如不朽的豐碑,向世人昭示著,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如今,無數養路人、郵政人等交通建設者以實際行動詮釋和豐富著“兩路”精神。位于海拔5000多米唐古拉山的“天下第一道班”,年平均氣溫-8℃,最低達到-40℃,變化的是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條件,不變的是幾代護路職工堅守的初心和以路為家的信念;“雪線郵路的幸福使者”其美多吉,30多年來駕駛郵車往返于甘孜至德格平均海拔3500米的雪線郵路上,將來自黨中央的聲音、祖國四面八方的郵件送往雪域高原的各個角落,用真情奉獻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曾是川藏公路雀兒山五道班班長的陳德華,20多年來帶領道班堅持戰斗在三千里川藏線海拔最高的道班上,被當地群眾譽為雪域高原的“鋪路石”和川藏公路的“生命守護神”;“線路醫生”于本蕃堅守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站區,用工作“零誤差”保障青藏鐵路安全暢通;三代薪火相傳的青藏公路凍土科研團隊矢志攻堅,科研成果在西藏、青海等地公路建設中得到全面推廣應用;還有子承父業,不畏天災迎難上,甘當路石保暢通的西藏道班養護工人扎西林具……

        在一代又一代交通人身上,我們看到“兩路”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看到他們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開路先鋒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看到美好愿景正在不斷成為現實。

        201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車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新形勢下,要繼續弘揚“兩路”精神,養好兩路,保障暢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終成為民族團結之路、西藏文明進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從孕育、鑄就到深深扎根,再到傲然綻放,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蘊含著中華民族精神追求,并深深熔鑄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坐標之上的“兩路”精神,激勵鼓舞著一代代建設者接力書寫雪域高原上的人間奇跡;同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也為“兩路”精神注入新時代特質與內涵,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征程中迸發出更強勁的生機與活力。

        兩路,鋪下的是道路,樹立的是豐碑,凝聚的是民心。

        兩路將通向哪里?

        通向的是又一場搏急流險灘、過崇山峻嶺的酣暢實干;

        通向的是雪域高原現代化發展的歷史新篇;

        通向的是每一位奮斗者,讓點點星光匯聚成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源泉和磅礴偉力;

        通向的是,必如我們所愿的,明日之中國!(原文刊載于《中國西藏》漢文版雜志2024年第6期 吳建穎)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国产a三级久久精品| jealousvue熟睡入侵中| 日本人视频jizz69页码|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篠田优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看黄20分钟| 亚洲第一黄网站| 日韩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 药店打针1_标清|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免费无码又爽又高潮视频| 青青青激情视频在线最新|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 j8又粗又长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三级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2021最新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撒尿bbwbbw|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看黄色免费网站|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四虎永久在线日韩精品观看| 在线成年人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欧美sss视频| 天天干天天爽天天操|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动态图 |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不卡|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英语老师解开裙子坐我腿中间| 国产精品哟哟视频| zzzzzzz中国美女| 成黄色激情视频网站|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高清性色生活片欧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