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10月22日下午,經過10余小時的旅程,來自西藏自治區的那曲市第三屆“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市級決賽第一名獲獎群眾代表區外學習交流團抵達北京。接下來的兩周,由30余位第一名組成的學習交流團將在北京、上海、湖南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圖為10月22日,來自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第三屆“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市級決賽第一名獲獎群眾代表區外學習交流團抵達首都機場合影 那曲市委宣傳部供圖
一個比賽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第一名呢?原來那曲市的“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的內容又多又有趣。
據那曲市有關工作人員介紹,2022年,那曲市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始了“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活動聚焦群眾性,以文藝文化類、語言文字類、小手拉大手實踐類、生產技能類和賽馬競技類5大版塊、12大類、29項具體比賽內容為載體,將宣傳宣講、技能培訓、文化挖掘、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組織建設、社會治理等有效聚合,在奮進活動中宣講黨的創新理論、挖掘傳統文化和技能人才,在比賽后做好技能培訓、產業對接和促進增收,涵蓋了牧區產業發展、政治認同、文化繁榮、社會穩定、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項工作。
圖為勇奪今年那曲市“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小手拉大手”為家長講故事比賽幼兒組第一名的其美仁增 其美仁增家長供圖
由于活動非常接地氣,受到了那曲市社會各界和廣大農牧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大家的參與熱情“燃”起來了,比賽技能“卷”起來了。做飯、繡花、裁衣、繪畫、講故事、唱民歌、跳鍋莊、捏酥油花、開挖掘機、修摩托車……農牧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技能都能登上賽場一決高下,這充分調動了大家的創新熱情。有人巧手制作了逼真的天安門寫實模型,有人用酥油花做出了天安門與布達拉宮金橋相連的創意作品;有人在氆氌上編織出了五角星,有人手工編織出了國旗紋樣的氆氌……琳瑯滿目的優秀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可以說,30多位第一名,人人都有自己的絕活。比如,學習交流團中年齡最小的其美仁增雖然只有5歲,還在上幼兒園,但是他把來自那曲巴青縣拉西鄉的“草原英雄”布德的故事講述得感人肺腑,勇奪今年“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小手拉大手”為家長講故事比賽幼兒組第一名。
據統計,2022年以來,那曲群眾將傳統技藝應用到創作中,已累計產生了1.9萬余件作品。那曲市也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圖為第二屆那曲市“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挖掘機操作員比賽 那曲市委宣傳部供圖
而且,活動的長尾效應遠不止這些,許多優秀獲獎作品都轉化為了縣域范圍內的特色產業,實實在在地“鼓”起了那曲群眾的錢袋子。據了解,目前,已有93個優秀獲獎作品成功轉化為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就業創業2538人、促進群眾增收9934萬元。此外,那曲市還累計舉辦了奮進活動展銷會794場,帶動群眾增收2452萬元,挖掘出了霍爾崗孜珠西、索縣石刻、巴青皮具制作等465項特色文化資源、非遺收入達402萬元。通過活動,那曲市還累計挖掘出技能人才6.4萬人,累計開展文藝文化活動2.9萬場次。期間,超過2.4萬黨員干部、10萬名志愿者參與活動服務,累計組建志愿服務隊伍5470支、服務群眾220萬余人次。活動為那曲市鄉村振興、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生態建設等發展進步提供了強大支撐。
圖為10月22日,來自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第三屆“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市級決賽第一名獲獎群眾代表區外學習交流團抵達住地后,與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專家們進行交流座談 攝影:劉莉
今年,已是那曲市開展第三屆“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目前,那曲市實行“送獎到家”——由市、縣(區)、鄉(鎮)三級領導將市級決賽獲獎群眾逐級送至家門口,大大增強了獲獎群眾的榮譽感、獲得感。為了進一步表彰獲獎群眾,這次那曲市聽取獲獎群眾建議,決定組團于10月22日—11月5日前往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學習交流、瞻仰紅色地標以及開展民族交流活動等,進一步營造崇尚榮譽、爭當先進、奮發作為的濃厚氛圍,激發全市各族群眾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更足、干勁更強。(中國西藏網 記者/劉莉)
圖為10月22日,來自西藏自治區的那曲市第三屆“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市級決賽第一名獲獎群眾代表區外學習交流團抵達住地后,與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專家們進行交流座談 攝影:劉莉
圖為10月22日,來自西藏自治區的那曲市第三屆“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市級決賽第一名獲獎群眾代表區外學習交流團抵達住地后,與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專家們進行交流座談,小團員正認真聆聽專家發言 攝影:劉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