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當地的群眾是非常淳樸的,每次會診結束后都是依依不舍的。”2023年7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派出一支20余人的醫療隊伍,參加“同心·共鑄中國心”西藏昌都行大型醫療公益活動,當地藏族老百姓的淳樸給戴繽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西藏人民是非常善良的,雖然當地的生活不是特別富裕,但我們每到一個村子、一個鎮,老百姓看到我們把他的疾病治療好,把他的一些錯誤想法給糾正了,他們非常淳樸的會把自己的一些特產,一些食品塞到我們的口袋里。”在戴繽眼中,赴基層義診的時間是短暫的,但義診專家們都在盡自己所能,在一定時間內幫助當地老百姓,防止因病返貧,為健康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加大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投入,通過多種措施統籌醫療資源、改善醫療條件、加強醫療隊伍、創新服務方式,基層老百姓也因此切實享受到了及時、低價、有效的醫療服務。2024年,西藏再次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投入約4.2億元,切實推動“健康西藏”建設。但因地區差異等原因,雖然西藏基層醫療條件有較大改觀,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如何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戴繽主任認為,專家幫扶是必須的,但對當地醫院的集中培訓、長效培訓,才是爭取讓基層醫療資源進一步發展的手段。
“我們每次去義診的時間是短暫的,在短時間內我們想盡可能給當地醫務人員帶來更多國內外先進的理念和治療經驗,去糾正一些不正規的診療方式。面對疑難雜癥,特別是一些危重癥患者,我們會針對性的提出治療方案。讓醫生能下鄉,讓老百姓足不出村能獲得幫助。”(中國西藏網 記者/趙振宇 曹美晴 海報設計/郝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