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主會議廳人頭攢動。當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這里發表了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
之后,在回答學生們關于環境保護的問題時,習近平主席說了這樣一段話:“中國要實現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必須要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中國明確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段話正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的深刻闡釋。
時間來到近11年之后的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強調,要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上作出新貢獻。
時間見證:道不變,志不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走到哪里,就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講到哪里,對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國之大者”念茲在茲,傾注巨大心血;對這一長期任務滿懷馳而不息、篤行不怠的堅定信心,不斷凝聚起共建美麗中國的強大合力。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在中華大地深深扎根,成為中國人民的生動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制度構建不斷完善,打造綠色發展高地等國家重大戰略有力推進,積極引領各地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時間見證:德不孤,必有鄰。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其所蘊含的獨特生態觀則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始終致力于同各方一道保護全人類共同家園,為減少碳排放、保護生態環境作出重要貢獻,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積極反應和點贊。這讓人不禁聯想到《增長的極限》作者之一喬根·蘭德斯在《2052:未來四十年的中國與世界》這份報告中,基于持續跟蹤研究,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報以樂觀期待和充足信心,“資本主義的短視,已經無法做出保障長期利益的明智決策,而中國多年來實行的五年規劃以及綠色轉型能夠以系統性的方式,將中國建設成為符合其長期目標的國家。”
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我們將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繼續書寫美麗中國新畫卷,更加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根基,與此同時,也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清潔美麗世界提供更多的中國方案、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讓綠色日益成為美麗中國的鮮明底色,也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增添亮色。(中國西藏網 文/吳建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