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我們社區是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民族成份最多、民族結構最復雜、多民族嵌入式居住的老社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洛康薩社區工作人員次仁旺姆指著便民服務大廳內的榮譽墻向記者介紹著社區情況。
江洛康薩社區成立于1988年,生活著漢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彝族、東鄉族等13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社區總人口的96.8%。先后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最美志愿社區”“西藏自治區第一批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等稱號。近日,記者在江洛康薩社區的采訪中,感受到了各族群眾在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雙向奔赴”。
圖為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洛康薩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大廳 攝影:趙振宇
社區服務好不好,居民群眾說了算
來自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馬曉衛是一名回族群眾,來到西藏已經有8年時間了,在江洛康薩社區轄區內經營著一家小型商貿公司,工作、生活都在這里,他感覺非常舒適。
圖為馬曉衛向記者介紹在江洛康薩社區生活情況 攝影:王淑
作為一名‘外來戶’,來到一個新的地方考慮最多的是能不能融入當地生活,江洛康薩社區的包容性非常強,遇到任何問題社區都會積極幫助解決。每逢我們回族的傳統節日,社區工作人員都會提前打電話向我們致以節日的祝福;遇到藏族的傳統節日,社區工作人員也會邀請我們去社區一起過節。對于我們在外謀生的人來說,社區如果能融合進去就像家一樣溫暖,融合不進去即使是大城市也感覺很孤獨。江洛康薩就是我的第二故鄉。”馬曉衛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起生活在這里。
圖為馬曉衛在藏全家福 圖由受訪者提供
“藏族人民是非常淳樸、非常和善、非常實在的。”在馬曉衛所經營的公司一共有6名店員,其中3名是當地藏族群眾,在解決社區居民就業的同時,也在為社會奉獻著自己的愛心。2022年,馬曉衛前往日喀則市薩迦縣扯休鄉送家電時,發現戶主家生活并不富裕,而且還有一位智力有缺陷的女孩,心里非常難受。他便再次前往捐款捐物,希望能夠幫助他們。2年多的時間里,馬曉衛在日喀則當地捐款捐物金額累計達20多萬元,當談及為什么要做公益時,他說:“我的母親是一位人民教師,從小受她影響要施仁布德。我在日喀則能夠賺到錢,也是賺的本地群眾的錢,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能夠回饋這里的群眾,內心也非常舒服。”
圖為馬曉衛向困難群眾發放愛心物資 圖由受訪者提供
家人一樣在身邊,走進居民“心坎里”
57歲的阿佳德吉一直生活在江洛康薩社區,她經營著一家面積不大的餅店,20多年來她做的餅不僅成為了街頭巷尾人們熟悉的味道,而且許多江洛康薩社區外的居民也專程前來購買。
圖為在店中忙碌的阿佳德吉 攝影:王淑
走進阿佳德吉的家,寬敞明亮的二層小樓溫馨、典雅,明亮的瓷磚、古樸的家具,簡約中透露著精致。阿佳德吉說翻修這套房子一共花了200多萬元,其中一部分是貸款,分10年還清,現在還在償還貸款中。“我生活在江洛康薩社區已經很多年了,這里的社區工作人員工作態度非常好,生病了只要打個電話,他們都會立馬派人帶我去醫院。”阿佳德吉對社區工作人員非常熟悉,次仁旺姆對阿佳德吉情況的了解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
我們詢問阿佳德吉償還貸款會不會“壓力山大”,阿佳德吉卻說壓力并不大。“我現在做餅子一天能賣200多元,生意好的時候收入會多一些,生病了有醫療保險,繳納養老保險后未來還有養老金,慢慢也會如期還上的。”阿佳德吉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與幾十年前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別”。
圖為社區工作人員正在向記者介紹阿佳德吉的情況 攝影:趙振宇
次仁旺姆向記者介紹,現在西藏的老人在養老和醫療方面政府給予很大的政策支持。在養老保險上,只要按照每年200元的標準累計繳納滿15年城鄉基本養老保險,60歲時就可以每月領取240元左右的養老金;在醫療保險上,西藏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875元和1055元兩個檔次,個人只需繳納200元或者380元,剩下的部分由政府補貼,最高報銷比例可達到90%。次仁旺姆還補充到,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一定等級的殘疾人居民,以及60歲以上的女性和65歲以上的男性均不用繳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用,由政府全額補貼。
家鄉文化帶入藏,回饋社區傳愛心
在江洛康薩社區臨街的店鋪中,有一家名叫九色安多的火鍋店,這家店鋪負責人是來自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的年輕小伙烏金次旦。5年前,烏金次旦的老鄉桑杰等幾位來自安多的藏族小伙一起在日喀則合伙創辦了“九色安多”這個品牌火鍋店,現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孜縣、拉孜縣3地已經有4家分店,累計解決了300多人的就業。
圖為在店中正在忙碌的烏金次旦 攝影:趙振宇
“‘九色安多’品牌來源于我們甘南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藝術節’,這個藝術節現在已經舉辦了21屆,我們也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讓甘南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被更多人了解。”烏金次旦向我們介紹著店名來源。“雖然我們也是藏族,但是在西藏有些方面還是需要慢慢適應和習慣的,在江洛康薩社區的這個店里我已經工作了3年多,和社區工作人員關系非常融洽。有時會遇到證件更換等不明白的問題,只要咨詢社區,工作人員都會盡快給我們回復,這樣的工作態度對于我們個體經營者來說太難得了。”
“每年冬天,九色安多火鍋店都會請日喀則700多名環衛工免費吃火鍋,他們已經堅持做了4年,成為了店里的傳統。環衛工人們會帶著哈達來獻給店里表示感謝,我們作為社區工作人員看著這一幕也非常感動”,次仁旺姆說。
“在日喀則這么多年,獲得了許多消費者的信賴,我們請環衛工人吃飯,感謝他們為城市環境衛生付出的辛勤勞動,也是我們對社會的回饋和感恩”,烏金次旦說。
民族團結是全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在江洛康薩社區,我們看到了各族群眾對社區服務的認可與高度評價。在社區黨支部的帶領下,各族群眾人心歸聚、精神相依,社區成為了各族群眾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在西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在治藏穩藏興藏事業全過程、各方面,各族群眾用“雙向奔赴”的方式,共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