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藏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推進會召開。會議指出,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國統一的重大行動。會議要求,各參與單位要做好組織保障工作,高質量開展內部技術培訓,制定周全的實施方案,提前做好物資籌備;要嚴把質量關卡,做好每一個環節的內部質量控制,工作落實到崗到人,層層壓實責任;要和地方各級土壤三普辦做好匯報與溝通,充分理解和尊重各地的工作安排。
據了解,為全面掌握我國土壤資源情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國務院決定自2022年起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這次普查對象為全國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普查內容為土壤性狀、類型、立地條件、利用狀況等;普查工作要求為各地要加強專家技術指導、專業技術人員配置、普查隊伍培訓,確保土壤普查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等。2023年4月,西藏自治區全面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預計2025年完成所有縣(區)土壤普查工作。截至4月,西藏預布設樣點6.3萬余個,預計采集土壤樣品8萬余個、形成超過500萬條外業調查信息和200萬余條內業分析測試數據。
新中國成立以來,已完成了兩次全國土壤普查。第一次普查于1958-1960年開展,重點圍繞摸清耕地數量和農民改土用土的經驗而開展;第二次普查于1979-1984年開展,重點普查了我國土壤資源的類型、數量、分布、肥力等基本性狀,普查成果成為我國各種資源調查、評價和規劃的基礎數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牧業發展迅速,成績顯著。以西藏為例,2015年,西藏糧食產量突破百萬噸大關;之后2021年,糧食產量106.5萬噸,青稞產量82萬噸,創歷史新高,肉奶、蔬菜產量分別達82萬噸和88萬噸,“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1014個;而在2022年,糧食、蔬菜、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07萬噸、93萬噸、88萬噸,再創歷史新高,而“三品一標”農產品增長三成。植樹造林和修復退化草原也取得了顯著成績。2022年,西藏全區完成營造林117.9萬畝,修復退化草原437.5萬畝,西藏七個地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99%以上,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不難看出,在西藏農牧業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之時,如何使第一產業發展建設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成為關鍵一環。
當前,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耕地保護是“國之大者”,必須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改革開放至今,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數據已經不能反映全面當前土壤質量的情況。當前,通過使用新技術手段獲得科學的土壤數據,可以為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是一次重要的國情國力調查。在雪域高原,通過這次普查,首先可以全面真實準確掌握土壤質量、性狀和利用狀況等基礎數據,提升土壤資源保護和利用水平;第二,可以守牢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第三,確保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第四,高效完成保護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第五,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發展……
眾所周知,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是全國統一的重大行動。西藏各級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安排部署和西藏自治區的工作要求,扎實推進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中國西藏網 文/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