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7月7日-14日,由中央統戰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導,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西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北京同心共鑄公益基金會主辦的2023“同心·共鑄中國心”西藏昌都行大型醫療公益活動走進昌都一區十縣,為廣大藏族群眾義診巡診。其中,由28名醫療專家組成的紅十一團西藏昌都行洛隆縣義診活動圓滿結束,并于14日返回北京。
圖為西藏昌都市洛隆縣一角 。(洛隆融媒提供)
被稱為“藏東糧倉”的洛隆縣,位于怒江上游,地處西藏東北部。歷史上,這里是茶馬古道、川藏官道重鎮,是清軍守備要地,也是18軍進藏沿途重要駐扎地。這里平均海拔3700米,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自然風光、豐富多彩的自然和農牧業資源。
圖為專家義診團在洛隆縣中亦鄉開展義診活動現場。攝影:德吉卓瑪
一周以來,紅十一團三個小分隊醫療專家們先后分別在洛隆縣人民醫院、縣豐收廣場、馬利鎮、臘久鄉、玉西鄉、白達鄉、康沙鎮、碩督鎮、新榮鄉、中亦鄉等覆蓋縣下所有鄉鎮進行義診。此次義診設置骨科、內科、全科、婦科以及藥房等科室,為當地3000余各族群眾進行義診巡診、疾病篩查、健康科普、捐贈藥品等,其間還進行了6場健康講座,帶教查房超過12場。
圖為“同心·共鑄中國心”昌都行第十一團在洛隆縣重于泰山烈士紀念碑前重溫入黨誓詞,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洛隆融媒提供)
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密云醫院的婦產科醫生趙玉華在此行活動中十分關注藏族婦女們的婦科問題,“能參與此次健康公益活動,倍感榮幸!經過這幾天的義診,我發現咱們的婦女們婦科病有點多,基本都是盆腔炎癥,一方面是與個人衛生習慣有關系,另一方面也和思想意識有關系,她們不太好意思看病。”趙玉華對記者說,“近年來,各地政府不斷加大對婦女宮頸癌、乳腺癌篩查工作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多婦女從中受益。希望我們的藏族婦女們也積極參與兩癌篩查,早發現早治療。
圖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密云醫院的婦產科醫生趙玉華為當地婦女進行義診。攝影:德吉卓瑪
活動期間,洛隆縣和各鄉鎮相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和工作人員也積極參與,全力配合,時刻關注著群眾的健康問題。洛隆縣廣大干部群眾通過獻哈達、敬切瑪和青稞酒來迎接專家們的到來,也通過敬獻哈達、共享美景、共舞鍋莊等方式歡送專家義診團,他們用藏族獨特的方式表達著熱情好客和感恩之情。
圖為當地干部群眾手捧吉祥切瑪和青稞酒迎接專家義診團。攝影:德吉卓瑪
圖為歡送儀式上專家義診團與當地群眾共舞鍋莊的場景。攝影:德吉卓瑪
此行活動給首都醫療專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謝當地政府盛情接待和在生活、工作方面無微不至的保障,使活動得以順利、安全、圓滿完成。很多鄉鎮的領導親自參與到志愿服務隊伍中,既充當翻譯,又做好各種貼心的服務,使我們深受感動!”談起此行公益活動的體會,北京上地醫院張宇院長感觸頗多。他說:“高原高寒的生活環境,加上高鹽高脂高糖的飲食習慣,導致涉藏地區除了特有的大骨節病、肝包蟲病外,高糖冠腦等慢性病也逐漸增多,他們的就醫用藥需求也相應提升。這幾天,我從相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隨著醫保新農合政策的覆蓋,廣大藏族同胞也有了醫保報銷的保障,能夠保障他們絕大部分的尋醫問藥需求。同時政府層面對低保、五保等四類人群也加大了保障的力度,基本可以100%的報銷醫療費用,這極大地避免了因病返貧。”
“專家們這幾天不辭辛勞,克服種種困難深入我們洛隆縣各鄉鎮為群眾們送醫送藥送健康,群眾們反響很好。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為人民服務,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黨的關心,非常感謝您們的到來,歡迎下次再來。”昌都市政府副市長,洛隆縣委書記解文光在歡送儀式上向專家們敬獻哈達,表達感謝。
圖為紅十一團專家義診團抵達洛隆縣時的合影留念。攝影:德吉卓瑪
“希望這樣的公益活動能夠繼續舉辦下去,雖然每一次的力量很微小,但它如同星星之火,終會形成燎原之勢。”這是首都專家們的愿望,也是廣大藏族群眾們的心聲。
據了解,本次西藏昌都行活動,在昌都市11個縣區140余個鄉鎮共計義診52661人次,巡診99人,開展講座73場,帶教查房41場,座談83場,手術開展3臺(1臺膽結石、2臺唇腭裂),慰問低收入戶90戶,開展健康論壇17場,組織黨建活動11次。
開展小兒先心病篩查1979人,確診38人。包蟲病篩查246人,符合手術18人。骨科相關疾病篩查36人,適合手術救助9人。膽結石篩查148例,符合手術36例。唇腭裂篩查28例,符合手術10例。6歲以下耳蝸疾病篩查3例,全部適合手術救助。(中國西藏網 記者/德吉卓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