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巴宜區,尼洋河畔冉冉升起的一顆璀璨新星。
巴宜區是西藏自治區林芝市下轄區,是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西藏行都曾到過的地方。
圖為巴宜區召開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報告會
1998年,習近平同志驅車深入林芝市巴宜區巴吉村調研,期間他參觀了村民的臥室、客廳、廚房、糧倉,詢問圍在身邊的村民:“現在日子過得怎么樣?”
2011年,習近平同志再次來到巴宜區巴吉村,走進村民家中參觀村民的糧倉、廚房,親手點燃沼氣灶,了解農村沼氣使用情況;在主人的藏式客廳里,喝著酥油茶,與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親切交談……
2021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他指出,鄉親們的好日子得益于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也是你們自己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的。
“宜”起學報告
“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西藏行,每一次都給巴宜區各族群眾帶來了巨大的關心與支持,巴宜區各族各界干部群眾也為總書記的到來深感自豪、備受鼓舞。”巴宜區委副書記、政府區長顏世輝說。
黨的二十大發出了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的動員令。
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巴宜區各級各部門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
圖為俯瞰林芝市巴宜區
根據統一安排部署,巴宜區各級各部門采取“線上+線下”的形式,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制定學習計劃,采取集體學習、個人自學、專題輔導、宣講座談、研討交流等方式,原汁原味、逐字逐句精研細讀。同時,巴宜區集中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積極探索“1+X”理論宣講模式,創新工作理念和活動內容,強化時代元素,滿足群眾愿望期待,運用群眾樂于接受的渠道,圍繞巴宜區產業發展、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以帶著“糌粑味”“酥油香”的宣講模式,精心組織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宣傳宣講。
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巴宜區通過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寺廟、進軍營、進基層活動,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
圖為巴宜區委副書記、政府區長顏世輝介紹相關情況
“目前,巴宜區通過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現了宣講對象全覆蓋,實現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巴宜區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形成了一起學報告,共話新征程的良好局面。”顏世輝說。
奔赴美好生活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巴宜區調研期間,叮囑大家要落實好黨中央支持西藏發展政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美、產業興、村民富。如今,鄉村振興路上巴宜各族群眾的生活日新月異。
圖為群眾在合作社內勞作
作為西藏自治區第一批貧困縣“摘帽”縣區,“對癥下藥”是巴宜區治“病根”斷“窮根”,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奇效良方。
顏世輝說,巴宜區脫貧攻堅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根據各村實際情況,我們科學制定“一村一策”,讓每個村都享有發展機遇。
巴宜區在科學制定“一村一策”中,把最難啃的骨頭分配給職務最高的同志,實行“一對一”掛點聯系,對發展水平較好的村莊實行“一對多”,堅持把產業、交通、水利等優勢資源下沉到最需要幫扶的村,進而推動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在“一村一策”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巴宜區積極探索“聯村聯建”或者“統籌共建”的新模式,把地理位置相近、有共同發展意愿的村組合起來,實現資源共享,抱團形成發展合力,實現強帶弱、大帶小、富帶窮。
當前,嘎拉村、巴吉村以及電影《農奴》取景地立定村串聯發展的“紅+綠”研學旅游專線,已成為熱門的游客參觀打卡地。
近年來,巴宜區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打造了米瑞萬畝蔬菜基地、現代農業觀光園、建筑構件產業園、巴吉物流園等,增加稅收超千萬元。結合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工作,扶持了一批有基礎、有潛力的農牧民合作社,打造了章巴村藏家樂等多個國家級、自治區級農民合作示范社。
圖為俯瞰林芝市巴宜區
“對于搬遷群眾來說,我們的‘一村一策’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顏世輝說,巴宜區牢固樹立“手心手背都是肉,來了就是林芝人”的理念,根據搬遷群眾意愿和當地實際情況,通過產業帶動,真正實現了搬遷群眾搬得出、能融入、留得住、富得起。
2019年昌都市三巖片區166戶1014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全面完成后,巴宜區聚焦破除搬遷群眾等、靠、要思想,投資5637.19萬元為搬遷群眾落實32個配套產業項目。
針對易地搬遷群眾的特殊情況,巴宜區創新開展結對幫扶模式,采取鄉鎮黨委政府班子成員、各行政村“兩委”正職、優秀天保搬遷群眾(本世紀初搬遷群眾)、本地黨員群眾結對幫扶一戶三巖搬遷群眾的“1+4”模式,不斷加大對搬遷群眾的關心關愛力度。
在三巖搬遷群眾生產生活中,巴宜區安排專業人士緊扣種植養殖技術、土地增肥、產業發展等開展宣講和指導。同時,充分挖掘天保搬遷群眾致富發展的生動案例,讓親歷者講述在黨的好政策下,如何克服困難、轉變思想,并逐步融入當地生活的現實經歷。通過共享生產生活經驗,拉近了三巖搬遷群眾與當地群眾的感情。
圖為巴宜區一養殖合作社
“三巖搬遷群眾的收入從原來的5000多元增長到了現在的19000余元。”顏世輝說,巴宜區通過真抓實干的行動,使三巖搬遷群眾看到希望并過上了美好生活。
2021年巴宜區三巖搬遷群眾就業工作入選“人社部扶貧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優秀成果獎”。
“巴宜區將堅持‘手心手背都是肉,來了就是林芝人’的理念,繼續加大就業幫扶、產業幫扶的力度,確保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個都不掉隊。”顏世輝說。
新征程再出發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重大決策部署,作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的重大判斷。
顏世輝說,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我們將做到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樹立“扶上馬送一程”意識,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持續發展壯大扶貧產業,做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加強資金資產項目管理,兜住民生底線,真正實現無縫對接。
“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們將全面把握、統籌謀劃鄉村振興,一體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方面的全面振興,堅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新征程上,巴宜區將堅持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一切工作的主線,緊緊圍繞做強巴宜區核心增長極這一目標定位,著力構建“一主兩翼、多點支撐、兩端攻堅、全域均衡”區域發展新格局。
顏世輝說,我們將始終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按照“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要求,優化發展格局,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堅持“旅游+”產業發展方向,促進旅游與高原生物、綠色工業、現代服務等產業的融合發展。
圖為拉林鐵路復興號動車穿梭而過
同時,巴宜區將突出項目支撐,緊抓拉林鐵路開通運營、川藏鐵路建設、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等重大歷史機遇,認真謀劃布局,全面儲備包裝一批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重大項目,大力實施一批重大社會民生項目。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提升城市首位度,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堅持一體設計、一并推進,促進農牧業高質高效、農牧區宜居宜業、農牧民富裕富足。堅持改革開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實施“筑巢引鳳”行動,吸引優質企業落戶、優質項目落地。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和服務水平,讓各族群眾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顏世輝說:“踔厲奮發新征程,團結奮進譜新篇。未來,巴宜各族群眾的生活一定會像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巴宜調研期間說的那樣,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年更比一年好。”(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賈華加 拉姆 王佳豪 未署名圖片均由巴宜區政府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